而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因為受到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所以很多人將中國樂器分為四大類:拉弦樂器、彈撥樂器、吹管樂器、打擊樂器
我國拉弦樂器約在唐代已經出現,稱為奚琴,宋代又稱嵇琴。
今天的胡琴類樂器與奚琴頗為接近,又吸收使用了別種形制樂器的馬尾弓,乃是多種樂器綜合發展的產物。
低音渾厚、柔和,高音明亮、剛健。發音可持續不斷,強弱變化自然,還能做出獨特的模擬效果,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明清以來,隨著各種地方戲曲的勃興而有長足的發展,形成今天的多種樣式。
二胡 中胡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弦,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和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壹類弦樂器。
遠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琴」、「瑟」等樂器。隨後陸續產生了或輸入周末戰國時的築、箏;秦代的弦;漢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揚琴等等。
根據樂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別,彈撥樂器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壹.以七弦琴為代表,包括琴、箏等樂器。這類樂器都有壹個長方形木箱做為琴身,張以琴弦,平放著彈奏。
二.以琵琶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弦等樂器,裝有四根、三根或兩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彈撥,多放在腿上彈奏。
三.是揚琴。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擊弦取音,約在明代由外國傳入。
彈撥樂器種類繁多,下面依次介紹目前國樂團中最常用的樂器:琵琶、柳琴和箏、阮、三弦。
我國吹管樂器起源甚古,相傳在四千年前夏禹時期,就有壹種用蘆葦編排而成的吹管樂器叫做「龠」;民國二十年山西萬泉縣荊村發覺出三個新石器時代的「塤」;<詩經>中有簫、管、龠、箎、笙等樂器的記載;取代興起的軍樂,又叫鼓樂、橫吹、騎吹等,是以排簫、笳、角、笛等為主要樂器,常在軍隊行進時吹奏,也有用作儀仗隊或在宴會上演奏和其他娛樂之用。嗩吶的出現較晚,約在明代始有所記載。至今,在民間婚喪喜慶及民俗節日中,吹管樂器俱是主要樂器。
我國吹管樂器根據發音方法的不同,可分為三類:
壹.氣息經由吹孔,引起空氣柱的震動而發音的。
二.氣息經由哨子,引起空氣柱的震動而發音的。
三.氣息經由簧片,引起空氣柱的震動而發音的。
我國樂器中,打擊樂器的歷史最悠久,源於何時已不可考,且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過去打擊樂器是用來嚇走妖魔鬼怪,所以是越吵越好。在傳統上,分為鼓、鑼、鈸、板和鐘五類。它們的演奏技能和表現力極為豊富,音響極具特色,不僅使樂曲的節奏鮮明強烈,且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濃厚的民族色彩。民間音樂中,十番鑼鼓、潮州鑼鼓、蘇南吹打、河北吹歌和遼寧鼓吹等,俱是以打擊樂器見長。
在現代國樂團中因種類很少使用,而且加入相當多的西洋打擊樂器,如:大鼓、小鼓、定音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