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墻,又稱滿壇香壽;相傳為清代福州聚春園酒樓老板鄭春發所創。清朝光緒年間,福州官錢局的壹位官員邀請福建使節周濂做客,夫人親自下廚,用紹興壇子煨煮雞鴨羊肉五花肉鴿子蛋海鮮等20多種原輔材料。周濂嘗了之後,贊不絕口,並問了這道菜的名字。主人說這道菜寓意“吉祥長壽”,所以就叫“福壽泉”。後來,周濂官方廚師鄭春改進了這道菜的烹飪方法,在烹飪中加入了更多珍貴的食材,味道比第壹道更好。鄭春發開“聚春園”餐廳時,主打福壽泉,在榮成引起轟動。當壹些文人品嘗這道菜時,當他們去Xi氣壇時,肉的香味四溢。其中壹位書生欣喜若狂,詩情畫意,當即吟誦道:“壇上肉香滿,佛聞棄禪跳墻。”在福州話裏,“福壽泉”和“佛跳墻”的發音差不多。從此,更有詩意的“佛跳墻”成了這道菜的專有名詞。
這道美食的制作過程非常復雜。佛跳墻需要的原料有鮑魚、海參、魚唇、魚翅、魚肚、五花肉尖、牦牛皮膠、杏鮑菇、鹿筋、甲魚裙、羊肘、香菇、墨魚、扇貝、鵪鶉蛋、鰨魚、鴨胗、國產老母雞雞胸肉、國產黃嘴鴨胸肉、金華火腿等二十多種。將這些食材獨立制作成壹道菜,然後集合在壹起,放入紹興酒壇子裏,註入適量的湯汁和紹興酒,使湯、酒、菜充分融合,再用荷葉封住壇口,小火煨十幾個小時,這樣的口感才能真正達到醇厚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