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秋節習俗統合了神話、傳說和民間習俗等要素經過多個朝代逐漸發展形成,而且賞月、祭月、鬧月等習俗都呈現了由朝廷、貴族向普通大眾普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朝廷、貴族的賞月、祭月等習俗符合了普通大眾的願望和心理,中秋節得以在民間迅速傳播發展。
1.碧空如洗,圓月如盤,賞月習俗中寄托了人們樸素的情意
中秋賞月習俗在魏晉時期開始,此時人們從樸素的月亮崇拜中開始脫離出來,單純去欣賞月亮的美好意境。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詠月等習俗十分流行。由此每到中秋之夜,富貴人家在亭臺之上張燈結彩,普通民眾則競相登高玩月。
南宋時期,中秋節習俗活動則更為豐富多彩,人們相互饋贈月餅,取其中團圓之意,並在江邊施放很多“小點紅”,燦若繁星,十分壯觀。明清以來,中秋賞月的習俗更加盛行,人們在中秋之夜於庭院樓臺上擺出月餅、西瓜、石榴、核桃、花生、芋頭、柚子等蔬果,賞月暢談,直到皓月升空,分食瓜果,其樂融融。
人們在賞月之時,會將自身情感寄托在月亮之上,思念客居異鄉、遠遊在外的親人。人們將中秋之夜家人團圓、親友團聚、***享天倫看得十分珍貴,故而有“花好月圓人團聚”的稱謂,也有“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的遺憾。
2.三秋桂子,十裏荷花,中秋祭月是上古歷法中嚴肅的活動
天子春天祭日,秋天拜月。祭日在清晨,拜月在夜晚。中秋的詞匯最早見於“周禮”,按照上古歷法,中秋屬於三秋最中間的壹天,因此,中秋也被稱為仲秋。祭月之禮古已有之,在上古禮制中屬於古代帝王秋季祭月的固定活動,有非常繁復的禮制標準。不過隨著這壹活動的推演,到了唐代中秋祭月已經成為從貴族到民間的普遍風俗。
唐玄宗在中秋祭月中曾經飛到月宮暢遊,此事為樂事也,此後歷代帝王均將此習俗作為祥兆,明清皇帝均在中秋節祭月。隨著祭祀活動的世俗化,內容也開始豐富起來,民間也開始將祭月的傳統傳承。在中秋之夜,月亮升起之時,各家各戶設置香案,焚香拜月,氣氛十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