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並不是壹刀切。那些有抵押物、經營狀況良好的優質企業是銀行貸款的對象,但壹些經營狀況尚可的企業卻不領情:“貸款不用還了嗎?”現在公司訂單那麽少,利潤那麽薄,貸款不增加公司負擔!"
原因二:不良貸款率上升,信用風險高。
目前,願意花大力氣給中小企業貸款的往往是銀行中的“中小企業”——城商行。浙江唯壹的地方金融股寧波銀行近日發布年報。作為典型的城商行,從其年報中不難發現中小商業銀行不願向中小企業放貸的原因。
行業運行和經濟發展都有自己的周期。越是行業低谷,貸款風險越大。銀行也是企業。考慮到自身利益,他們會嚴格控制這個行業的信用。金融危機下進入低谷的冶金、紡織、汽車、外貿等行業,自然成為銀行不願意放貸的對象。
原因三:信息不對稱,成本高阻礙。
除了當前經濟環境不佳的外部因素外,信用體系不完善,擔保體系不健全,再加上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與銀行現有的信貸審核標準不相適應。這些內在因素都是阻礙銀行向廣大中小企業敞開大門的障礙。很多銀行業人士都說過,“企業貸款也是這樣。做小企業壹年要幾十萬,做大企業壹年就是幾千萬的貸款。大企業的風險並不比小企業大,信貸員花同樣的精力。他當然願意選擇做大企業。”
中小企業貸前評估風險大,貸後管理成本高,不僅貸前營銷和風險控制高,貸後管理和結算也高。貸款前,為摸清企業情況,銀行應配備足夠的營銷人員,並安裝小企業貸款信息系統。因為小企業應付不了繁瑣的稅收,做假賬是常事。貸後銀行對不良貸款的核銷和問責非常嚴格。對銀行來說,中小企業貸款是壹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