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多平原,長江流域多丘陵、險山。按照古代的生活環境,無論是生產生活還是民族交流,平原生活自然要優於丘陵山地生活。主要證據是四大古文明都起源於平原。
其次,從環境分析:
在古代,至少在壹千年前,黃河的生態還不像現代那麽惡劣,四季變化明顯,冬天河水封凍,黃河兩岸可以隔河交流。氣候比較幹燥,適合存放物質;森林不多,容易防止野生動物襲擊;土壤很好,適合種植。長江流域的環境要復雜得多。首先,空氣濕度大,這對於人類早期生活最關鍵的生活方式:儲藏來說並不容易。再次,長江流域水流湍急,終年無冰期,兩岸交流不便;長江流域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環境復雜,早期人類難以適應。空氣中有蟑螂和毒蚊,土壤中有水蛭,山中有毒蛇猛獸,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交往都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從早期的地理環境來看,黃河流域優於長江流域。所以如果有選擇的話,黃河流域自然是生存的首選。
從字面上來說,“中原追鹿”就是在平原上追鹿,意思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在中原地區爭奪霸權。七國中,長江流域唯壹的楚國。
所以,中國的古代史是從黃河開始的;“逐鹿中原”也僅限於黃河流域。
那麽,中國的經濟重心是什麽時候南移的呢?
壹般認為始於宋代。
宋朝絕大部分土地在南方,北方逐漸被遊牧民族蠶食。歷史上,南宋的經濟和對外貿易高度發達。當時隨著科技和文化的進步,人們的生活基本克服了古人對南方的恐懼。農業手工業在宋代繁榮,帶動了其他行業的繁榮。此時的杭州和揚州已經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長江流域的水運促進了南方的發展,豐富的資源和肥沃的土壤也得到了合理的應用。
北方被遊牧民族占領後,農業或手工業倒退或停止。宋朝經過300年的經營,南方極其富裕,而北方相比之下開始落後。
從此,楚不再是野蠻的象征。“唯楚有才”從此名不虛傳。
現在回答第三個問題:為什麽總是在北方建更多的都城?
中國古代大部分朝代都是北方人建立的,尤其是有影響的朝代,除了明朝,都是北方人建立的。這和古人的居住位置有關,上面已經描述過了。壹般北方人建立的王朝肯定是喜歡北方的生活和環境,不喜歡南方的環境,所以促成了都城在北方。因為明朝是南方人建立的,所以南京被稱為明朝的首都。在靖未能成功後,他遷回北方。首先,朱迪長期生活在北方,適應北方,治理北方。二是因為北方是明朝國防的重點,所以明朝有句話:皇帝護國,君王亡。
根據以上對個人知識和觀點的分析,如有不足之處,請指教。
本來有很多論點要講,但是打了壹個多小時,很累了,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