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層出不窮的名人中,被後人尊為“聖人”的只有兩個人,壹個是被百姓尊為“文聖”的孔子,壹個是“武聖”的關公。
關羽,本名關羽,生於公元160年,卒於公元219年。在他近60年的人生中,關公壹騎絕劍,馳騁沙場,浴血奮戰,輔佐劉備完成了三足鼎立的大業,譜寫了壹曲氣勢磅礴、讓人感慨萬千的生命之歌。關公作為三國名將,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可以說毫無建樹。但關羽的壹生,充滿了英雄傳奇,被後人推薦為“忠”、“信”、“義”、“勇”的道德楷模,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神聖偶像,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人、工商業,廣為崇拜。
關公從壹個當時勇於傾吐三國的蜀漢名將被神化、神化為祠堂遍布九州的神化偶像,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以來社會各界對關公不斷美化、神化、神化的結果。從宋元到明清,從居於廟堂的帝王將相到勞作壹生的平民百姓,從揮灑文墨的文人學生,揮灑刀槍的大大咧咧的仁義之士,到勾欄瓦舍裏的說書人,梨園裏的男女演員,甚至遠居人間的和尚道士,幾乎都逐漸融入到美化、神化關公的潮流中。在這壹波關羽崇拜中,從關羽身上挖掘出來的,加在關羽身上的美德和名譽,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幾乎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無與倫比的程度。於是,生活在三國時期的關公,在宋元明清時期,逐漸上升到世界之巔,從壹個悲壯的人類英雄,變成了全民崇拜的神聖偶像。
中國進入現代社會後,他對關公的尊敬甚至崇拜在海內外華人中並沒有大幅度降溫。尤其是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對關公的崇拜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
維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促進和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是關公精神、關公文化在當代社會的新價值、新功能。
因此,中國人非常重視忠誠和友誼,他們更相信傳統的文化,這導致了崇拜關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