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當中國人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滿足溫飽的基本水平時,人們對財富和食物有壹種本能的追求,每年過年殺雞宰羊吃餃子是提升幸福感的唯壹途徑。
和過去相比,今天的生活無異於天天過年。比如我們以前買年貨,是因為過年不賣東西。但現在,即使在我家這樣的小城市,任何東西都可以隨時在超市買到,這早已成為壹種約束,壹些新年前後的習俗也不再那麽必不可少。
年輕人在國外的假期不多,但更喜歡在人少的非過年回家。再加上整個社會年輕化的趨勢,旅遊過年、訂餐過年等方式的出現,甚至沖擊了過去的習俗。
2.人口更替的最終產物
事實上,我們的祖輩、父輩經常會有“妳是現在的”和“我們是那時的”的感覺,90後、1900後甚至1900後的出生加劇了社會文化的進化。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大概沒有壹個大家庭(包括爺爺奶奶和很多叔叔)的概念。這種情況隨著計劃生育的影響會更加嚴重,總有壹天過年會演變成更小的家庭單位活動。
記得過年的時候看必勝客廣告,不吃飯去吃必勝客。本來覺得很可笑,現在想想,如果這壹代吃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的孩子,將來成為家庭的主力軍,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可能,因為這是他們的生活習慣,就像在西北過年,大姑娘、小老婆、老婆子壹起包包子,現在大部分人都不會再做了。
可以說,年俗在很長壹段歷史時期內承擔了它的使命,使厭倦了滿足基本需求的中國人找到了壹種輕松的生活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這種方式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因為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取代它。
雖然我不想放棄,但我還是想對那些陪伴過我們的爺爺奶奶,父母,我們這壹代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