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壹滴露水
為什麽近年來,中國幾乎沒有文學人了?在露看來,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原因:
第壹,網絡文學的繁榮導致文學表面繁榮,但整體質量下降。
隨著網絡文學的興起,網絡寫作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寫,但同時也很難出真正高質量的好作品。
以前很多作家都是專職作家。他們有國家提供的工資和待遇,所以不需要考慮吃飯的問題。因此,他們可以靜下心來,按照自己的寫作節奏進行文學創作。因此,他們很少受到外界的幹擾。不管是寫散文還是小說,他們都寫了這樣或那樣的東西。
現在很多網絡寫手甚至作家都是專職寫手,但是和傳統專職寫手最大的區別就是老寫手有後勤保障,而網絡寫手和自由職業者只能靠作品吃飯,沒有其他收入。這就迫使網絡作家為了獲得更大的寫作收入空間,必須快速發表作品,快速變現作品,快速追名逐利。
在這樣的前提下,有多少人能忍著性子,蟄伏幾年甚至十幾年,只為創作壹部偉大的作品?
不要嘲笑自由作家和為錢彎腰的作家。他們(包括我)首先需要吃飯,需要生存!已婚有孩子的人也要考慮養家。
第二,微信平臺和其他移動app的發展,帶動了手機閱讀的興起,使得人們改變了以往的閱讀習慣,開始了全民手機閱讀的生活。
因為手機屏幕小,不適合看有深度有長度的文章。所以微信平臺和其他app上的文章大多篇幅較短,壹兩句話分段,文風以輕幽默或勵誌雞湯為主,讓讀者看起來不累。
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下,寫文章要通俗易懂。妳寫的太深刻太文藝了,沒幾個人會喜歡看的。
第三,“知識變現”的觀念和趨勢讓很多人浮躁,躍躍欲試。
無論是從事文學寫作的,還是其他行業的專家,大家都被壹種叫做“知識變現”的趨勢所吸引,幾乎無壹例外。
無論是傳統作家還是網絡作家,現在都入駐各種平臺,追求“知識變現”。
追求知識的變現,就要寫出吸引讀者的文章。但是,說到底,文學是小眾的東西,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要想把壹個小眾的東西變成大家都喜歡讀的東西,那就只能普及專業,化繁為簡,娛樂嚴肅,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粉絲和讀者,實現自己“變現知識”的夢想。
另外,這是壹個消費娛樂的時代,文學作品也成為了壹種文化消費產品,尤其是在網絡和手機上閱讀的,大多是青少年。年輕人自然更喜歡看壹些輕松不無聊的東西。
所以作者和讀者相互影響,相互變化,導致了文學大師多而文學大師少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