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區塊鏈、“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貴州“十三五”100多項科技成果集體亮相,充分展示了貴州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果。為展示和推介貴州高新項目,貴州組建了400余人的代表團,涉及5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小科技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及各類創新平臺,圍繞“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的主要發展戰略,合作交流成果不斷。
從1999第壹屆開始,貴州每年都組團參加高交會。20多年的歷程見證了貴州高新技術產業的長足發展。
特別是“十三五”以來,面對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創新作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紮實推進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同步小康、重大科技需求、國民經濟主戰場,出臺重大規劃和政策。
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建設無人工廠、無人駕駛、無人礦山等科技地標。貴州將不斷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企業創新能力,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和重點產業技術進步。
貴州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在全國率先開展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35條具體改革措施,將原19個規範性文件整合為《省科技廳權責運行暫行規定》,權力事項全國最少;在全國率先推行技術清單制度,探索“揭示清單”;在全國率先試點專職科技特派員制度,以年薪制在全國範圍內聘任專職科技特派員,派駐“14+2”深度貧困縣,常年提供技術服務...
今天的貴州,走出了壹條區別於東部和西部其他省份的差異化創新之路。
截至2019年末,全省高新技術企業174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641家,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639.8億元。貴州區域創新能力從“十二五”末的全國第22位提升到16位,追趕勢頭強勁,有力支撐了貴州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展望“十四五”,到2025年,貴州將力爭區域創新能力進入15強,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進入20強,R&D投資強度達到1.6%。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基本建立開放式創新體系,培育壹批關鍵技術、主導產品、龍頭企業和領軍人才,以創新技術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