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鴨溝粘豆包哪裏有特產?

鴨溝粘豆包哪裏有特產?

鴨溝粘豆包是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鴨溝粘豆包是黑龍江哈爾濱阿城的特產。

鴨溝粘豆腐,也是滿族先民的傳統食品,以小米(黃米)為皮,蕓豆為餡蒸制而成,應該是中國最早的方便食品。可以凍著吃(吃豆包),也可以熱著吃(蘸豆包),所以女真冬天的主食大概就是這種滅遼伐宋戰爭中的小粘豆包。

在很多人的記憶裏,“粘”和“年”是連在壹起的。按照滿族的傳統,臘月二十三過後,家家戶戶都要淘米,用溫水淘米,磨成黃麥,用陶制的大鍋或兩個鍋和面。過了壹兩天,盆裏就會散發出酸甜的味道,這就告訴大人是時候倒豆沙餡了。豆餡主要是蕓豆,小豆也可以。然後還要包豆包。豆包的大小反映了壹個家庭生活的“傳法”。太大就顯得懶,太小就不算了。第壹鍋豆腐腦出鍋,蘸上粘稠的糖漿,請鄰居品嘗,這是對之前所有工藝的考驗。表面光滑,皮厚適中,清香可口,開胃,是對粘豆腐的高評價。

粘豆包的起源和的差不多,這個習俗和制作水平有關。小米(大戟)耐旱,成熟期短。在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省,是秋收最早的作物。而人們想品嘗它的美食,基本上要等到春節了。第壹,作為統配糧,擔心是沒有用的,因為要經過秋收、過磅等諸多關卡。其次,在計劃經濟時代,米飯蒸豆腐腦是改善生活的標誌,而過年是集中改善的時期,不能著急。但也有享受這種美食的時候。每到春夏秋冬農忙季節,農活又緊又累。生產隊集體淘米,大多是蒸年糕。煮好的蕓豆先鋪在蒸籠上,隨著火候的上升,壹層壹層的撒上黃麥,再鋪壹層蕓豆。就這樣,半尺多厚的年糕,成了農忙時節農民的期待。只要有好吃的年糕,都不是問題。千年美食有著千年的傳統,更新傳統的是家鄉金源和鴨溝鎮的壹群農民。

雅溝粘豆包出名的原因1985年冬天,雅溝鎮國源下尾屯村民陳進生偶然“淘”到了太多的大米,他突發奇想:為什麽不扛回哈爾濱去賣呢?他的理由很充分。既然有人願意吃親戚送的黏豆包,那沒有親戚的人就會買黏豆包來嘗嘗。哈爾濱人品嘗的時候,他淘米多也沒資格說“多”。不出所料,陳進生冬天只在路外跑了幾趟,300多斤粘豆包跑了,毛收入200多元,幾乎是生產隊壹年的收入。第二年,賣粘豆包的隊伍翻了壹番,粘豆包的銷量也翻了壹番。轉到1998,鴨溝鎮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第壹粘豆包鎮”。到2004年,雅溝鎮35%的耕地種植了粘玉米(產量遠高於大黃稻),2100農戶加工粘豆袋,產量900萬公斤,利潤950萬元。產品暢銷全國各地。2005年,鴨溝鎮為了做大做強,允許有實力的民營食品企業使用“鴨溝”牌商標。規模化經營和標準化生產,壹個個承載著民族傳統美味的粘豆包,在人們的視覺和記憶中,永遠閃耀著金子般的光芒。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雅溝街道辦事處的泉店村、雅站村、月季村、吉祥村、南坪村、高盛村、廣信村* * *等7個村現轄行政區域。

《哈爾濱市阿城區人民政府關於劃定哈阿程錚12 [2014]號鴨溝粘豆包地理標誌產品的報告》。

哈爾濱天壹生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企業標準:Q/HTS0001S-2014鴨溝粘豆包。

  • 上一篇:書籍裝幀中封面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 下一篇:什麽是「生活美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