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壹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壹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生態文明核心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處***融,既追求人與生態的和諧,也追求人與人的和諧,而且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
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擴展資料生態文明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說它們有聯系,是因為生態文明既包含物質文明的內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內容:生態文明並不是要求人們消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為,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在這壹點上,它是與物質文明壹致的。
而生態文明所要求的人類要尊重和愛護自然,將人類的生活建設得更加美好;人類要自覺、自律,樹立生態觀念,約束自己的行動,在這壹點上,它又是與精神文明相壹致的,毋寧說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它們有區別,則是指生態文明的內容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說,生態文明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因為在生產力水平很低或比較低的情況下,人類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總是占第壹位的,所謂“物質中心 的觀念也是很自然的。
隨著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工業文明造成的環境汙染,資源破壞,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問題的產生和發展,人類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物質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精神生活;發展生產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壞生態;人類不能壹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須保護生態平衡。
百度百科-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