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優秀的傳統文化怎樣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

優秀的傳統文化怎樣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

(壹)“天人合壹”,人與自然同壹本源

“天人合壹”的思想雖然古代和現代學者們都有不同的解讀,但我贊成張岱年先生的說法:“天人合壹”深刻含義為,人是天地生成的,與天的關系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周易》寫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道家也有“道生萬物”的說法,這裏的“道”指天地萬物之始。這些思想說明了,人與自然是同壹本源,人是自然的壹部分,是壹個有機的整體。

(二)仁愛萬物,尊重生命的價值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壹。從“仁者愛人”擴展到“仁者愛物”,體現了對生命和大自然的尊重。“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待母歸”。這種人類對生物的關愛不能僅僅看作是壹種科學的認知,而是性善的人類情感歸屬的需要,儒家把這看作是“孝”和“義”的體現。這些思想應該成為現代生態倫理學的重要支撐。

(三)順應自然,完善人生

《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了遵循自然規律,這就是自然之道。“道生萬物,德育萬物”,為此要尊“道”、守“德”,厚德載物。這種順應自然規律的思想,對人自身的完善,從而影響社會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倡導節儉、少私寡欲的生活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倡人的生活要節儉。老子道:“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人生要心地純正、生活儉樸、知足常樂,才會有幸福。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追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必被其所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正是我們現在倡導的不盲目追求物質享受、多為社會奉獻、努力豐富精神生活的綠色生活理念。它也應該成為我們價值觀的組成部分。

(五)天人相分,參天造天

中國古人不但講“天人壹體”,還強調“天人相分”。就是說既要順天,更要掌握自然規律,因勢利導,為人類謀福利。《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最有說服力的是,中國超過5000年的農業發展史,許多符合生態規律的耕作制度,如稭稈糞便還田、桑基魚塘、興修水利,等等。不僅生產出多種多樣的農產品,養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且能長期保持土壤的肥力,形成了眾多人傑地靈的區域。

  • 上一篇:什麽是網絡經濟?
  • 下一篇:傳統文化彭鑫博士看病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