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竹編表達

傳統竹編表達

“小背簍,悠悠搖……”壹曲《小背簍》不僅讓湘西走紅,也讓湘西的竹簍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籃子裏不是有東西就是有孩子。即使在物質生活富足的今天,竹籃依然是湘西人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湘西竹編歷史悠久,是傳統手工藝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永順縣的芙蓉、小溪、郎溪、永茂、石堤、沙壩、宛平等鄉鎮。

清朝乾隆年間的《永順縣誌》曾描述:“二三月間,婦女背籠合力……”同治年間《永順縣誌》中也有記載“出門時挑筐,幫山收工錢……”。這裏記載的背籠和籃子都是竹編的壹種。通過加工,主要編織產品有:籮筐、簸箕、米篩、床、椅、竹席等。永順的竹編技藝自古以來都是由工匠代代傳授,在實踐中逐漸掌握編織技藝。竹編工藝經過無數代藝人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竹編工具主要有小鋸、小刀、刮刀、偶刀、夾子、錐子、竹尺等。竹編的工藝流程是先選料,根據不同的竹具選擇不同的竹子,然後將竹子切割。切好後,把竹關節壓平,用竹刀切,再切成細竹條。切竹條是竹匠的基本功。將竹條裁好,然後刮掉表層,使其大小均勻。在古代,植物的果汁被用於染色。先將水果搗碎,取汁,感染,然後陰幹,這樣就可以編織了,各種圖案就可以編織成精致的工藝品了。在土家族的發展歷史中,民俗民情的變化也可以在竹編的形成中找到,竹編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發展。這些技能是人們長期智慧的結晶,其技術是現代機器難以替代的,其獨特的技術是獨壹無二的。

“湘西竹編”是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姚本順10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竹編。67歲的他,已經做了60年的織布工。少年時就跟隨父親到四川古丈、永順、龍山等地制作竹編。清潔球、竹席、竹籃是最暢銷的產品。在父親的指導和自己的實踐下,姚本順的竹編技藝越來越精湛,逐漸家喻戶曉。

在生活資料豐富的今天,手藝人姚本順依然用自己的雙手與竹子較勁,用竹條編織了不壹樣的絢爛人生。韶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展廳裏有湘西竹編的展示。感興趣的人可以訪問該網站,了解竹編的傳統工藝。當然,韶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還有很多其他的非物質項目,可以領略湖湘文化的魅力。

  • 上一篇:傳統文化丁元英說。
  • 下一篇:體育遊戲的推廣,具體應該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