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中國傳統的理想人格模式
中國傳統的理想人格定形於春秋戰國,隨著社會的變革,在整個封建社會逐步完善,建立了壹整套中華民族特有的理想人格標準。這壹理想人格是圍繞著"君子"設計的,其核心有兩個方面:其壹是德為首,仁禮合壹,這是儒家思想竭力推崇的;其二是儒家的中庸與道家的順其自然,以儒道互補的架構,形成了中國傳統的理相人格--君子。
這種傳統人格,有其合理、科學的思想內涵,當然也有需要摒棄的東西。在今天,我們要弘揚合理的壹面,剔除消極的壹面,構建壹種能夠體現中華民族偉大精神並走向現代化,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嶄新人格。
⑵西方的理想人格標準
西方理想人格是圍繞著理性的靈魂和自由意誌這個中心展開的。古希臘人推崇美德至上,文藝復興時期主張大力發展人的潛能的"全才"觀念,近代資產階級又把所謂"真正自由的人"作為他們的理想人格。
⑶馬克思主義的人格模式
馬克思主義的人格設計是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美好理想分不開的,因而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人格完善的標準。具體地講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人是歷史的產物,個人的發展是由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人只有在改變社會的能動的實踐中才能使自身獲得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認為社會實踐對理想人格的塑造起決定性作用。
馬克思主義的人格模式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理想人格的構建不僅僅是由壹些自然的屬性來決定的,抽象的人性是沒有的,它根植於歷史和社會現實之中,人格的建立與完善要符合時代要求;
②理想人格的實現要通過實踐,不能僅僅停留在"內省"和追求個體自由和完美的發展上,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壹。
歸結起來就是,馬克思主義主張全面發展的人格設計,應該是理想與現實的統壹和理論與實踐的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