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供給側改革給銀行業帶來哪些挑戰

供給側改革給銀行業帶來哪些挑戰

隨著產業經濟、金融環境和技術創新的發展,客戶不斷升級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與銀行落後的服務和組織能力之間的矛盾逐漸成為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矛盾。

商業銀行傳統模式的終結

目前支撐銀行過去發展的紅利正在逐漸消失,這對銀行提高要素效率、減少產能、降低成本、彌補短板提出了新的挑戰。壹是經濟紅利減弱。整體經濟增長趨於放緩,實體經濟景氣度降低;延續多年的投資驅動型經濟模式遇到了產能過剩和高負債的瓶頸,傳統部門的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第二,制度紅利消失。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完成股改上市後,以公司治理為基礎的制度創新帶來的主要動能基本釋放。隨著民營銀行審批的加快,商業銀行的準入門檻逐漸放開,原有的牌照紅利不復存在。第三,成本優勢不再。存貸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意味著商業銀行過去的低成本負債優勢面臨瓦解,資金成本上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同時,人力資源、固定資產、系統開發等其他成本剛性上漲,成本端面臨系統性壓力。

傳統模式的終結,意味著商業銀行需要加快“產能出清”。在商業銀行原有的需求側被動經營模式下,來自需求側的產能過剩和債務過剩必然導致低效的資產過剩,這就要求銀行加快調整,及時出清。同時,要有效降低成本。在利潤增速放緩的前提下,向成本管理要效益是必然的選擇。再者就是效率提升和模式轉變。跟隨戰略和簡單模仿將失去空間,商業銀行也難以通過更多的制度紅利和後發優勢帶來管理效率的進壹步提升。

客戶金融需求的深刻變化

首先是工業經濟的變化。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產業鏈分工面臨調整,新的產業變革和經濟增長點尚待形成。以過去全球分工和資源稟賦為基礎,以產能擴張為主要驅動力的投資驅動型和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將逐漸被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全生產要素效率提高帶來的新的消費驅動型經濟模式所取代。工業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定位、金融模式和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金融環境的變化。金融業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多主體、多層次、多領域的綜合金融市場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民間金融、產業資本、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的跨界競爭正在加劇,形成新的金融生態。銀行壹方面需要構建新的競合關系,探索新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模式,另壹方面需要深度介入產業鏈優化和商業模式創新,尋找符合產業發展的增長點。第三是技術創新的變化。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金融渠道和工具。《中國制造2025》與信息融合、國家信息化等發展規劃緊密實施,以工業4.0、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變革正在深刻改變國家經濟增長方式、企業商業模式和競爭模式。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客戶的商業模式、發展模式和金融需求將發生持續而深刻的變化。

  • 上一篇:妳可知道克羅地亞這國家?
  • 下一篇:物盡其用的成語典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