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樂主要特點是古樸典雅、優美抒情。它的主要樂器是二弦、二胡、揚琴以及鑼鼓等打擊樂器。潮州音樂保留了很多南音古韻,日益為世界所關註。
潮州音樂品類繁多,如按器樂組合來分,可分為鑼鼓樂、 弦絲樂、笛套樂、細樂和廟堂音樂五大類。鑼鼓樂又有潮州大 鑼鼓、小鑼鼓、蘇鑼鼓、花燈鑼鼓和鼓伴音樂之分。現在經常 演奏而廣泛流傳的《畫眉跳
架》、《粉蝶采花》等就是潮州小鑼鼓的優秀作品。弦絲樂又叫弦詩樂,是壹種由幾個人組合演奏的音樂。這種音樂曲調輕快而抒情,旋律和諧悅耳,具有南派音樂的韻味,是潮汕農村最流行最普及的樂種。而笛套音樂可分笛套鑼鼓和笛套音樂類,它是屬於宮廷音樂的壹種,風格莊重古樸。潮州細樂則是潮州弦絲樂的變種,是以三弦、琵琶、古箏為主要樂器組合演奏的樂種,清新細膩,極具抒情韻味。廟堂音樂則是壹種從事佛事活動時演奏的曲子,悠揚典雅,現在各廟堂演奏的就是這種樂曲。所以潮州音樂是壹種寵大而完整的音樂體系。
潮州音樂歷史悠久,曲目豐富。它形成於唐宋,發展於明清,最初是中原音樂和土著音樂融合的民間音樂,但自宋元以來南戲傳人潮州後,戲曲音樂與民間音樂互為影響,於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音樂派系。至清末,已成為獨立而完整的音樂體系;潮州音樂的曲目十分豐富,雖然五大類各有自己的名曲,但最著名的是稱為"潮樂十大套"的曲目。它是潮州音樂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這十大套的名稱是《昭君怨》、《寒鴉戲水》、《小桃紅》、《平沙落雁》、《鳳求凰》、《月兒高》、《玉連環》、《黃鸝詞》、《大八板》、《錦上添花》。這十大套,多數是古譜,結構嚴謹,段落分明,旋律古樸優美,完整地保留了古典的韻味。
新中國成立後,潮州音樂經過整理、改編和創新,曲目更加豐富,演奏水平也不斷提高,受到各界普遍好評。早在1957年,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演出的潮州大鑼鼓《拋網捕魚》,就獲得了金質獎章。各國電臺也紛紛選播潮州音樂。潮州音樂在世界也很受珍視。據說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著名古箏演奏家趙玉齋到瑞典訪問,國王接見時拿出他珍藏的唱片來播放,說是周恩來總理贈送的,趙玉齋壹聽,原來是潮州音樂片:趙玉齋非常激動,沒有想到潮州音樂在國外受到這麽高的評價。潮州音樂保存有古代的壹些特殊調式,如活五調等,很受重視,專家學者紛紛到潮汕來采風。
這說明:愈有地方性的東西就愈有全國性,愈有民族性的東西就愈有世界性。潮州音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經過大家的***同努力,壹定會更加發揚光大,在世界的樂壇上壹定會更加受到註目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