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太陽生寶寶,
洗禮要用火來烤,
人人見了都歡喜,
跌進水裏找不到。
猜猜看,它是什麽?猜著了嗎?對,它就是“鹽”。
鹽可是生命不可缺少的東西,人缺了鹽,生理平衡就會紊亂,會產生頭昏、惡心、嘔吐等現象,甚至休克。鹽為我們人類的生存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壹起,參觀了位於岱山縣岱西鎮萬畝鹽場旁的中國鹽業博物館。
從遠處看去,只見壹座通體潔白、間隔透明玻璃結構、整體建築造型采用海鹽晶體結構的中國鹽業博物館。走入其中,只見正中央的壹塊雪白的墻壁上寫著壹首由北宋著名詩人柳永寫的“煮海歌”。全詩氣勢滂沱,充分地體現了對鹽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當時統治者暴政的痛恨。
我們隨著導遊繼續前進。“接下來,我們壹起看壹看鹽的制作發展過程。”導遊親切的說道。只見眼前的墻上,寫著“悠悠鹽史”四個大字,不覺讓人感到鹽的歷史是如此的漫長和遼遠。在陳列室中,玻璃箱內的幾件展品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們由鐵打成,赤身灰黑色,據導遊介紹,以前的鹽民制鹽就是用這兩件東西做的。它們把海水放入鍋中,然後用火從下面燒,海水被蒸發了,就剩下鹽。這是最古老的制鹽方法。名為“煎煮”法。清嘉慶年間岱山鹽民發明的“板曬”法,是我國海鹽制造史上的壹大進步。這改變了鹽業發展史的人就是我的家鄉人,我的心中也升騰起無限的自豪感。現在的鹽民,多用“灘曬”法,這樣制鹽,不但不需耗費材料,還能快速的收獲更多的鹽。這個展區,讓我體會到了鹽民們的智慧和它們辛勤耕耘的艱辛。他們生產出來的鹽不但色白、粒細、質優聞名遐邇,而且在歷史上曾被當做貢鹽呢。
我們繼續向前走,只見壹座巨大的風車屹立在展廳中。據導遊的介紹,以前的鹽民們把它放在海邊,讓風帶動它來把海水排上來。看著這個巨型的家夥我不由得贊嘆鹽民們的心靈手巧了。在鹽雕展覽廳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精致華麗的鹽雕作品,它們比沙雕更潔白,更結實,更能體現出物體的活靈活現。這兒陳列著20余件晶瑩剔透、以反映海洋生物為主要內容的鹽雕作品。有搖頭擺尾,悠然自得的魚,有機靈小巧,充滿活力的蝦,有揮著兩只大鉗子,耀武揚威的螃蟹,還有許許多多我不認識的海洋生物。我不禁愛不釋手,真想捧壹個回去。
在鹽民們的歷史中,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身影,他們為岱山的鹽民做出了許多貢獻,甚至是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鹽民們美好的生活。他們組織了壹場場鹽民暴動,與反抗武裝作鬥爭。王仁林、顧我、金維映……這壹個個的英雄烈士們,為岱山的鹽民們帶來了更多的權力和幸福。我由衷地敬佩這些英雄們。
從資料上我了解到了中國鹽業博物館建築面積1762平方米,分實物展覽廳、鹽雕展覽廳、工藝展覽廳及臨時展覽廳等。整個展廳用圖片、實物等形式向觀眾展示了我國4000多年的制鹽史。鹽民們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和智慧,開創了鹽業發展史上的新紀元。我也從中體會到了海鹽純凈的品性,鹽民勞作的艱辛,它讓我們的視線,經歷了許多年漫長的鹽史,又眺望了更加遙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