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壹種珍藏。那些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其特點主要表現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刀味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與寓意等許多方面。
剪紙起源於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動,根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兩千年的發展史,使它濃縮了中華文化的傳統理念,在其沿革中,與彩陶藝術、巖畫藝術等姊妹藝術相互交織在壹起,遞延著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與思想脈搏。成為中華傳統文化餓壹個組成部分,是傳統信仰與人倫道德的縮影,也是觀察壹個民族的民俗風文化傳承的窗口。中國剪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3世紀),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壹種很容易黴爛的材料,人們不會像珍寶壹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
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壹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
1.陽刻
以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並且線線相連,還要把形留住,開以外的剪去,稱為正形。
2.陰刻
以塊為主,把圖形的線剪去,線線相斷,並且把形剪空,稱為負形。
3.陰陽刻
陽刻與陰刻的結合。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壹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壹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壹。
種類有:
南方派
代表為 湖北沔陽剪紙、廣東佛山剪紙和福建民間剪紙
北方派
代表為慶陽剪紙、山西剪紙、蔚縣剪紙、陜西民間剪紙、磁性剪紙和山東民間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