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其代表人物和作品有:
1.畢沙羅《農家女》的質樸率真,《牧羊女》的靈動傳神,體現了“以自然為師”,描述了“我感受到的第壹印象”。
2.德加賽馬的投入與情感,騎馬與散步的閑適與瀟灑,舞臺上芭蕾舞演員的歡快與狂喜,疊加著“記憶”與“想象”,企圖“從自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3.塞尚的《彎彎的樹》豁達狂野,《馬納河上的橋》寧靜純粹,《艾克斯郊區的巨松》簡潔張揚,遵循的是“色彩邏輯”。
4.勞特雷克盡管有貴族背景,卻用反諷的手法表達了現實。他筆下的巴黎上流社會的夜生活是壹個墮落的、汙穢的、騙人的世界,沒有優雅高貴的生活情趣。《紅磨坊的舞會》中喧囂中的狂歡,《小醜小夜子》中人物的沈思與無奈,真的是痛苦的呻吟。在這裏,我們也可以理解,印象派是不可能真正扭轉傳統藝術中的“社會學功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壹個充滿各種矛盾的社會,即使反復強調繪畫獨立的美學理念,也無法真正踏入脫離“社會學功能”的“獨立”。
三、對中國的影響: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就有學者撰文介紹和評價印象派繪畫,印象派這個詞也出現在各種文章中。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藝術的特點,印象派繪畫對中國現代油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壹些學者和藝術家將印象派藝術與中國藝術相比較,認為印象派的審美傾向與中國傳統繪畫有相通之處。徐悲鴻非常重視印象派畫家的素描,肯定印象派畫家對色彩的運用,說他們的畫重神韻。林風眠從繪畫創新的方式上肯定了印象派的貢獻。黃意識到印象派山水畫與中國山水畫有相通之處。印象派繪畫最重要的成就是發現和表現室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印象派繪畫為了捕捉瞬間的“印象”,在構圖上往往比較隨意,力求突出畫面的偶然性,增加畫面的生動性和生活的氣氛,突出內心主觀形象的表達。需要提醒觀眾,尤其是小觀眾,欣賞印象派繪畫時,最好不要離畫太近。仔細看會覺得色彩支離破碎,沒有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