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廟的教育分為兩個階段。允許8歲以上的孩子入寺修行,經過12年的學習,將通過壹個隆重的儀式接受考核。只有通過考試的人才能成為正式和尚,男的叫和尚,女的叫和尚。僧人或尼姑繼續留在寺院,由兩名僧人負責指導學習教法和修行。這樣的師徒關系就像是父子,用生命互相信任。服侍僧尼是他們受教育的壹個組成部分,生活、吃飯、洗澡、乞討等壹切都是由僧尼為僧尼安排的。僧人給僧人傳授知識,解答疑問,關心僧人的心靈成長和知識進步。許多高僧註重以自己的行動來培養僧侶,並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僧侶們在這種監督下至少10年,才能承擔起指導其他新記錄僧侶的責任。佛教寺院的學風比較淳樸,寺院規定的制度,僧侶、師徒都遵守。
佛教寺院的教育重在培養宗教信仰,所以修行是寺院教育的核心。修行就是通過遵守條條框框,讓僧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然後虔誠信佛,消除塵世的情欲,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解脫。修道院的教學壹般以神學經典為教材,認為經典是壹切知識和道德的源泉。除了學習經典,還教授“五明”。僧侶們用普通的方言而不是復雜的梵語教授各種課程。教學中經常采用辯論和討論的方法,靈活多變,充滿活力。
在古代印度,有許多學術水平高、規模大的寺廟,不僅負責培養僧侶,還從事學術研究,經常舉行學術討論和演講,成為當時的最高學府。其中最著名的是納蘭陀寺。納蘭托寺在佛教和婆羅門教之前很繁榮。後來釋迦牟尼特別出名,生在這裏,死在這裏,葬在這裏。這座寺廟建築宏偉,藏書豐富,僧侶眾多。唐朝玄奘大師在納蘭陀寺學習了五年。玄奘上學期間,納蘭陀寺有1500名僧人,8500多名僧人。能講經50種的僧人約10人,能講經30種的約30人,能講經20種的約1000人。納蘭陀寺招生考試很嚴格。壹般只有20%的申請人能被錄取。學生必須有紮實的基礎訓練,20歲左右才有資格參加入學考試。該寺規模龐大,幾乎每天都有100場學術討論或報告,分別在會館或報告廳舉行。討論和報道的內容極其豐富,無論是婆羅門教還是佛教。無論是宗教知識還是世俗知識;無論是哲學還是實踐知識,無論是科學還是藝術成就,幾乎無所不包。寺廟裏有大量的書籍。圖書館由三棟建築組成,其中壹棟是九層的高層建築,收藏了大量的珍貴書籍。由於納蘭陀寺在當時學術和教育上的巨大影響,遠東許多國家都派年輕人到納蘭陀寺學習,納蘭陀寺成為當時的世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