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古代女性是如何做到“三從四德”的?到底是什麽意思?

古代女性是如何做到“三從四德”的?到底是什麽意思?

古代女性有“三從四德”的起源;

“三從”壹詞最早出現在周漢儒家經典《禮記·喪禮·夏紫傳》中。在討論已婚女子為夫,喪父三年,喪父壹年時,說“女子有‘三從’之意,無‘特用’之道,故不娶父,而嫁夫,夫死於子”。

“四德”壹詞見於李周天官內載,天官內載是教授後宮女子的官職,負責循序漸進地教授她們“李因”和“夫之”。其中,身居高位的“九妻”則“掌管女子之學,以教其九德、九言、九貌、九德”。

“三從”特指:

“三從”中的第壹條是不嫁父,意思是女孩子未婚的時候要聽父親的教導,不要隨便反駁長輩的教導。他們說的大部分都是對的。

第二個“從”字,意思是出家以後,女孩子要輔助丈夫,幫他持家,壹起修行。當然,她也要把丈夫的想法放在第壹位,聽他的話。還有照顧公婆的日常生活,然後給老公生孩子。

第三個“從”,就是丈夫死了,女方需要堅守本分,最好不要再嫁,要撫養教育孩子。

“四德”特指:

“四德”之首是“婦德”,說明作為壹個女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品德。只有品德好了,才能站得直。

第二個“四德”是“女人話”,意思是女人說話要得體,不要說不該說的話。

“四德”中的第三條是“女人的外表”,意思是女人的外表最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端莊穩重,穿著得體。平時要勤打掃衛生,按時洗澡,註意衛生。

“四德”中的第四條是“女工”,也就是說,女人在男人在外努力養家的同時,要有管理家庭的能力,要在照顧丈夫和孩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

擴展數據:

“三從四德”是男權社會的產物。在中國古代,它需要女性的修養、行為、能力和道德。“三從四德”是壹種古老的禮儀規範。畢竟用在古代和舊社會是不合適的,是包含精華的。我們應該正確認識並虛心面對新時代的女性。

“四德”原本是宮廷女子教育的範疇,後來被稱為“三從”,成為封建社會對女性的綜合要求。三從四德是我國古代習俗之壹,是“三從四德”的統稱。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女性的道德規範。儒家倫理根據“內外有別(即男女社會分工)”的原則,要求女性的道德、行為、修養貫穿壹生。

百度百科-三從四德

  • 上一篇:傳統型的四合院有多大?
  • 下一篇:元旦俗稱“破五”。有哪些傳統習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