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處理兩個測量站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差分法將參考站采集的載波相位發送給用戶接收機進行差分計算和坐標計算。
這是壹種新的常用衛星定位測量方法。之前的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後求解才能獲得厘米級精度,而RTK是壹種可以在野外實時獲得厘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
它采用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法,是GPS應用的壹個重大裏程碑。它的出現為工程放樣、地形測繪和各種控制測量帶來了新的測量原理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擴展數據
RTK的技術優勢:
RTK自動化和集成化程度高,測繪功能強大。RTK可以勝任各種測繪內外業。利用內置的軟件控制系統,移動臺無需人工幹預即可自動實現各種測繪功能,大大減少了輔助測量工作,減少了人為誤差,保證了作業精度。
降低了操作條件要求。RTK技術不要求兩點之間光學通視,只要求“電磁通視”和對天基本通視。
因此,與傳統測量相比,RTK技術受能見度條件、能見度、氣候、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較小。在傳統測量中,只要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就可以在地形復雜、地面物體障礙等能見度困難的區域輕松進行快速、高精度的定位作業。
定位精度高,數據安全可靠,無誤差積累。與全站儀等儀器不同的是,全站儀經過多次移站後會產生累積誤差。動的越多,積累越大,而RTK沒有。只要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在壹定的工作半徑內,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可以達到厘米級。
操作效率高。在壹般地形下,壹次架設高質量RTK站即可完成半徑約10km的測區,大大減少了傳統測量所需的控制點數量和測量儀器的“動站”數量。只需要壹個人操作,在壹般的電磁波環境下幾秒鐘就可以得到壹點坐標,工作速度快,勞動強度低,節省了野外開支,提高了測量效率。
操作簡單,數據處理能力強。南方測繪RTK的基準站不需要架設,流動站可以邊走邊得到測量結果的坐標或放樣坐標。強大的數據輸入、存儲、處理、轉換和輸出能力,並能方便快捷地與計算機和其他測量儀器通信。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RTK技術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R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