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漢服為例,古代服裝稱謂有有鶴氅、深衣、絳紗袍、襕衫、馬面裙等。
1、鶴氅
鶴氅是漢服中的壹種,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鬥篷、披風之類的禦寒長外衣。最初的鶴氅是壹塊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
後來的鶴氅, 表現為大袖 ,兩側開衩的直領罩衫,不緣邊,中間以帶子相系 。明代的鶴氅,和披風形制差不多 ,只不過有緣邊多些,領子相合壹些 ,比之褙子,袖子應更加寬大。
2、深衣
深衣屬於漢服,是起源於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連在壹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說,就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壹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稱為“衣緣”或者“純”);其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深衣來源於先秦經典《禮記》的《深衣》篇,狹義概念上是壹種特定服飾款式的名稱,其上衣、下裳分開裁剪並縫合到壹起,並有壹定的制作規範。按《禮記·玉藻》記載為古代諸侯﹑大夫等階層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禮服。廣義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體深邃”特點的漢族傳統服飾。
3、絳紗袍
絳紗袍是深紅色直領紗袍。始於周代,楚莊王絳衣博袍以治其國。漢明帝制定朱衣朝服,後世朝服則所謂進賢冠、絳紗袍,以紗羅為之,壹直沿用至明朝。乾隆未取漢唐衣冠,僅吸收漢族帝王服飾的色彩和章法紋飾。
絳紗袍是宋代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絳紗袍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絳紗裙,白羅方心曲領,白襪黑舄,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會、大冊命則服之。
4、襕衫
襕衫為漢服體系,出現在唐代,流行於宋明。襕衫到膝處有壹道接縫,稱為“橫襕”——壹般認為這道橫襕是對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襕衫領子多用圓領,後來的襕衫,大致也遵循了這壹點,只不過領邊變寬,並且接衽了。在古代,襕衫為職官公服,學子亦多穿著。
至明代,圓領襕衫使用更為廣泛。明代出現無膝襕襕衫,多以藍色布料制作,鄉間也稱作“藍衫”。下擺處的衣緣較寬,而取消了膝襕,料想是以衣緣代替膝襕的象征意義。而有橫襕的襕衫並未消失。明代小說中對襕衫多有描寫,壹般寫為秀才等人的裝束。
5、馬面裙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漢服的壹種,前後***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側面打襇,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馬面裙始於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續至民國。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襖稱襖裙。
明代馬面裙較為簡潔,兩側的褶大而疏,為活褶。有沒有任何裝飾的馬面裙,有裝飾底襕的,有裝飾底襕+膝襕的裙子。和清代漢人女子所著馬面裙不同的是,明代馬面裙不重視馬面的裝飾,多與裙襕壹體。
百度百科--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