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STS教育的概念

STS教育的概念

STS教育是科學教育改革中出現的壹種新的科學教育理念,其目的是培養具有科學素質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眾和所有人;強調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重視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中的應用;重視科學的價值取向,要求人們在從事任何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創造時,都要考慮社會效果,對科技發展帶來的不良後果承擔社會責任。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入了STS教育理論,並在大學、中學和小學進行了STS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1.在科學教育目標上,由過去片面追求個體認知發展和知識掌握,轉向包括認知、情感、態度在內的公民“科學素養”的普遍提高。我國青年學者孫克平博士在對相關國家的STS教育目標進行系統考察後認為:“盡管STS教育的目標千差萬別,但有壹點是相同的,即所有的STS教育項目都拓展了科學教育的目標,突出了個人發展、社會發展和文化的目標。”就個人發展目標而言,包括:發展個人科學素養;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對科技問題的決策能力;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此基礎上,STS教育還倡導科學教育的社會和人文理解目標,包括:擴大學生對社會的理解;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合作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可以看出,STS教育突出了對科學的文化闡釋和對科學的社會價值和生命意義的理解。

2.在內容構成上,趨於全面。學生面對的“生活世界”是完整統壹的,而學生進入的“科學世界”是以學科為特征的。“分科”課程雖然有其“正當性”,但最大的問題是它割裂了原本完整統壹的“生活世界”。基於這壹缺陷,以綜合性為特征的STS教育自然成為改革的重點。近年來,大多數著名的STS項目,如英國的社會背景中的科學、荷蘭的社會中的物理、美國的社會中的化學等,都著眼於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或生活問題,試圖通過學習這些內容,使學生掌握參與經濟生活、政治決策、公共對話等活動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比如英國著名的STS項目——SISCON(社會情境中的科學),強調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學習科學技術,理清二者的關系。為此,該項目設置了“健康與醫學”、“糧食與農業”、“人口”、“能源”等壹系列課題。在這些專題中,與經濟、環境和健康有關的問題被納入學生的視野,從中他們不僅接受了知識學習,還接受了價值觀教育。總之,由於生活本身的整體性和多樣性,課程必須是綜合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全面、多維地認識世界,更真實地了解現實世界。

3.更註重教學方法的探索和體驗。既然STS教育旨在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那麽在教學方法上就必須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體驗。如果說科學教育中的探究是以物質世界為基礎,以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為目的,以“解釋”為目的,那麽經驗則是以精神世界為基礎,試圖建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意義和價值,以“理解”為目的;如果說探究的目的是求真,那麽體驗就是求善,所以探究和體驗是壹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這可以從STS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中看出,如課堂講解、問題討論、角色扮演、模擬遊戲、學生論壇、公開訪談、社會咨詢等。與傳統的科學教育不同,STS重在喚醒主體的自我意識和情感體驗,而不僅僅是把聯系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生活作為理論聯系實際的壹種方式和手段。應該說,STS教育體現了科學教育的本質特征,即科學方法和態度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探索和體驗出來的。

  • 上一篇:廚房餐桌怎麽擺放?四種擺放可以隨意搭配。
  • 下一篇:哈薩克古爾邦節的風俗作文 哈薩克古爾邦節的風俗作文範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