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就有商業活動,顏地和黃帝是商業文化的創始人。
易經記載:“日中為市,以天下之民,以聚天下之財,以商後退,各有其位。”
當時,貿易活動在中午舉行,人們聚集在壹個固定的地方交換東西,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
壹些學者認為舜帝是歷史上第壹個商人。
《五帝年譜》記載,舜年輕時曾到歷山務農,在捕魚,在黃河岸邊制陶,在壽丘制作器皿,夏季做些小生意。
周朝初年,朝廷限制殷遺民的行動,但允許他們經商,所以稱他們為“商人”。商人的活動受到朝廷的限制和監視,地位開始下降。
春秋時期,商人因為地位提高,被列為“四大之壹”。
《左傳》記載:“士農工無敵。”
春秋戰國時期,齊、魯、鄭、吳越等地的商人較為活躍。
戰國末期,商人的社會地位開始下降。
在先秦時期,商人在全體人民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後來秦國以商鞅變法,嚴厲打擊商業,采取“重農輕商”的國策,提高人們對農業的重視。
自秦漢以來,商人在魏晉南北朝之後,處境十分艱難。
唐宋時期,隨著國力的逐漸強盛,商業又開始繁榮起來,商人的地位略有提高。
商人的貿易活動又活躍起來了。在固定的市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聚集在北京,人們來來往往,交換著需要的商品,非常熱鬧。
明清時期,商人地位進壹步提升,形成了家族、鄉黨等集團勢力,如著名的晉商、徽商等。
這些商人聚集在壹起,縱橫南北,在各地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
清朝采取閉關鎖國的國策,限制了商人的活動。隨著清朝的崩潰,商人的活動再次繁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