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經典在大學生人文精神建構中的作用

中國經典在大學生人文精神建構中的作用

1.學習國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大學生思想教育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國務院關於進壹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高職院校德育目標要活,教學生先學知識,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比如《弟子規》中“不遺余力學文學”壹章,對學習方法有詳細要求;“誠”壹章對“時、衣、食、住、行”的生活習慣做了詳細的規定。學生聽了“曾國藩望氣”這個故事,就會明白,壹個人的言談舉止習慣,對他的命運會有很大的影響。“細節決定成敗”,國學課程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其終身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2.語文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儒家以修身為本,以仁為核心,以和為貴。傳統國學中蘊含的孝、信、禮、恥、仁、平等傳統美德,在儒家經典中處處閃耀。這些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學生的人格,提升著他們的道德品質。學完《弟子規》,學生會明白“孝”是修身的基石;學完《大學》,妳會體會到修身養性對家、對國家、對世界的重要影響。學了中庸之後,我們會認識到人要走“中道”,這是人之常情;學完《論語》,妳會思考“學之道”、“治之道”、“做人之道”。學完孟子,妳會探究孟子所說的“仁政”“庶民”。國學經典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和師生講述的生動故事,對學生優秀品德的培養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3.國學教育有助於和諧社會。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在人與自身的關系上,強調體驗,以快感為基礎;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和諧是最重要的;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順應自然,以人為本。這種人文精神對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起著導向作用。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學生可以增加使命感,形成窮則濟世、速則濟世的情懷,肩負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樹立“天人合壹”的終極理想。“君子之商,以此為基。”受過良好國學教育的學生,更容易培養做人的基本道德標準,提高“和為貴”的思想覺悟,為自己今後在社會上和諧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 上一篇:回味無窮的意思
  • 下一篇:圓形凳墊掛鉤方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