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傳統道德的問題上,要反對兩種錯誤思潮,分別是復古論,虛無論。
1、復古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持這種態度的人把傳統文化視為鐵板壹塊的“高大全”,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全盤肯定。他們看不到傳統文化的“糟粕性”“封建性”和“局限性”。
主張用中國傳統文化“代替”社會主義新文化,用所謂“新儒學”“取代”馬克思主義理論。這種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教條主義態度不僅不利於我們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而且會給我們今天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帶來非常嚴重的危害。
2、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這種思潮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傳統性”貶得壹無是處,把中國傳統文化視為“沈重的包袱”、“歷史的惰力”,主張“要反傳統”,徹底“擺脫中國文化的傳統形態”,“根本改變和徹底重建中國文化”。
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不僅在理論上是完全錯誤的,而且在實踐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這個事關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戰略性問題上,我們壹定要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後使之為我所用。”這就是我們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
中華優秀傳統道德觀的四個維度
1、修身之道:以君子為理想人格
傳統道德對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培養“君子”。孔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強調能夠做到君子就相當於做到聖人了。在此基礎上,儒家指出君子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家庭道德:以孝悌為核心倫理
在傳統宗法制度下,家庭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構成宗族社會的基礎,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家國同構”模式。中華傳統家庭倫理道德就是在這壹制度的基礎上形成的。
3、社會道德:以仁義為基本規範
“仁”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亦是道德實踐的根本原則。其外向性是“愛人”,將自己對親人的愛擴充開來,形成對天下人的大愛。孔子曰:“泛愛眾,而親仁。”又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4、政治道德:以天下為己任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政治理想是“治平”。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孔子壹生以興仁治平為己任。傳統士人以天下為己任的道德情懷,激蕩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自我融入高遠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