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區分不同民族首先通過視覺來判斷,依據就是不同的民族服飾,從款式、面料、色彩和紋飾上可以區分不同民族。而款式、面料、色彩和紋飾就是少數民族服裝的構成元素。
1.款式
少數民族的服裝款式,可以分為南北兩類。生活在我國南方的苗族、壯族、瑤族和傣族等,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和貴州,氣候偏暖,因此在服裝款式上以“短而薄”為主,男子主要是短袖上衣配中短闊腿褲;女子是短袖上衣配短裙。而生活在我國西北氣溫偏低的新疆、西藏、內蒙古和東北三省的少數民族,服裝款式以長而厚為主,男子主要是長袍,女子也是長袖配長裙。
2.面料
在面料上,南方少數民族以絹、紗、絲綢和棉布為主,因為這些面料透氣性強,容易散熱;而西北方的少數民族以毛料、皮革為主,這些材料有禦寒功能。服裝面料的差別不僅和氣候有關,也和地理環境有關。在古代的農耕時代,南方因為氣候原因,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種植棉花、桑麻,因而有豐富的棉麻產品以及桑蠶形成的絲織品,為服裝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同時也由於氣候溫暖濕潤,服裝磨損嚴重,需要不斷更新換代,又促進了棉麻桑蠶的發展。北方由於受地理環境限制,種植類的纖維材料偏少,更多取材於動物皮毛,利用皮毛來禦寒。北方冬季漫長,人們外出時間少,因而皮毛類服裝雖然取材難度大,但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慢。
3.色彩
服裝色彩方面,南方的少數民族以色彩斑斕為主,如苗族服裝色彩重視五色:紅、黑、藍、黃、綠,在色彩搭配上對比鮮明,如紅黑、藍黑、紅黃和黃綠搭配,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而北方則是以深沈厚重為主,黑色、紅色是主要色彩,服裝以純色為主,在周邊不用色彩點綴。這也和南北生活習慣有關,南方氣候溫暖,有豐富的植物染料,人們壹年四季可以進行不同的勞作,有足夠的時間來美化服裝。北方冬季長,氣候寒冷,種植時間和在外活動時間短,在色彩取材方面就不如南方。采用深色,還因為深色可以聚光聚熱,有助於保暖。
4.紋飾
少數民族的服裝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紋飾,紋飾不僅和民族圖騰相關,也和民族生活相關,少數民族服裝的紋飾都是線狀、幾何圖案,分布在服裝領口、袖口或下擺上,用刺繡、鑲嵌拼接的方式制作。少數民族服裝的另壹個重要元素是工藝,刺繡、織錦、蠟染、紮染和抽紗等工藝,都來自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