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不是“官二代”,也不是“文二代”。他出身貧寒,康震的壹生完全是他壹個人讀的。他的祖父是壹個誠實的農民,但他很有遠見。康震爺爺知道農村娃娃為了出人頭地,必須讀書,所以康震爺爺勒緊褲腰帶,讓康震的爸爸和兄弟們讀書。在康震這壹代,形成了書香氣息濃厚的家風,有力地反哺了康震。康震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他自己也是歷盡艱辛,才最終考上了陜西師範大學,離開了綏德這個小縣城。
康震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絕對的天才。1993年23歲考上陜西師範大學。按照正常的學習生涯,23歲應該大學畢業了。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康震在高中打了壹場艱苦卓絕的“二戰”,不排除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康震時代,是改革開放的黃金時代。壹個年輕人躲在學校裏學習真是不可思議。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康震的很多朋友都是在“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下離開校園去謀生掙錢的。在這種情況下,康震父母的眼光出現了,他們全心全意讓康震安心學習,終於出人頭地。
早年的不幸成就了康震日後的大幸。康真最終壹步步走出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詩窮落後”的古訓。康震在詩歌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直到成為北師大教授。康震大器晚成,直到2008年才在《百家講壇》走紅。走紅的康震,沒有同時期成名的於丹那麽張揚,而是非常低調,始終保持著讀書少的本色。
2065 438-2006年,康震擔任中國詩歌大會評委,四季任職,被網友稱為“詩歌女神”。康震的名氣不亞於於丹,但康震有著中國傳統文人的含蓄內斂的態度,壹直很低調。那麽,康震目前的情況如何?事實上,康震壹直在暗中做“大事”。據老搭檔孟漫介紹,建國70周年閱兵時,康震站在禮車上。壹般來說,能出現在豪華轎車上的都是有貢獻的專家學者,說明康震的學術素養是被認可的。
此外,康震還註重他的老本行,總是沈浸在詩歌的世界裏。從他的社交平臺來看,沒有什麽熱點,只是表達壹些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書法作品,僅此而已。康真是真正的書生,矜持,儒雅,有氣質。他的現狀壹定會給於丹壹個啟示:壹個有文化的人應該做壹個有文化的人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