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諸葛亮的“智”
諸葛亮(181-234 10-8),徐州(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楊度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封為武鄉侯。死後,他追求對武鄉侯的忠誠。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追封為吳興王。代表散文作品有《壹個榜樣》《壹部戒律書》。他曾經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籠等,並將弩進行了改造,稱為諸葛連弩,可以壹弩命中所有目標。十二年(234),余建星卒於五丈原(今寶雞岐山)。
2.關羽的“壹絕”
關羽(?-220),字雲昌,生於謝亮河東(今山西運城),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左右,被曹操俘虜,在白馬坡殺了袁紹的大將閻良,與張飛並稱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幫助周瑜攻打南郡曹仁,以免把關羽送上北路,阻擋曹操的援軍。曹仁撤退後,關羽被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進益州,關羽留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包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增援。關羽活捉了於禁,殺了龐德,對中國震動很大。曹操欲遷都,以避其鋒芒。後來,曹操派黃旭去增援,東吳的夢露又攻打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身亡。
關羽死後,逐漸被人們神化,尊稱為“關公”,也被稱為大胡子公。歷代朝廷都有很多嘉獎和封號。在清代,它被視為“忠義神武,勇顯大聖”,被視為“武聖”,就像孔子“文聖”壹樣。《三國演義》尊稱他為蜀中“五虎將軍”之首,毛宗崗稱他為“演義三絕”之“義者”。
3.曹操的“背信棄義”
曹操(155-03 15,220),本名孟德,吉利人,小字,沛國橋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曹魏政權的創始人。以漢武帝的名義征服四方,在國內消滅了爾淵、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在國外降服了南方匈奴、烏桓、鮮卑,統壹了中國北方,實施了壹系列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政策,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生前為東漢宰相,後為王維,死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被尊為武帝,廟號毛。
曹操擅長作詩,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反映漢末百姓的悲慘生活,氣魄宏大,慷慨悲涼。散文也工整,開啟和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歷史上稱之為建安體,魯迅評價為“改造文章的奠基人”。同時曹操還擅長書法,尤其擅長刻草。唐代張懷瓘將其評為蜀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