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大理白族三茶記

大理白族三茶記

背景資料之壹:(歷史淵源)

“三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壹種茶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南詔時期(649-902),向各國使節進貢就是壹種禮遇。明朝崇禎十年(1637),中國著名的大劊子手徐霞客遊覽大理後,寫下了三茶筆記。他寫道,“註水是為了好玩,第壹茶,中間茶,第二蜜茶”。因為三道茶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大理白族人民中廣為流傳了壹千多年。每當逢年過節、過生日過生日、男女結婚、有客人上門時,白族同胞都要以原生態的傳統飲茶方式招待賓朋,讓客人在“壹苦二甜三回味”的茶事中品茶、賞茶道、觀茶藝、悟人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習俗與時尚生活必然碰撞,古老的民間“三茶”必然與現代都市的飲茶方式碰撞。任何壹種好的傳統藝術形式,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如果不能不斷註入新的思想,使之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人民,必然會走向死胡同,失去生存空間。基於這種認識,雲南大理蒼山感通索道有限公司董事長季曉東先生和廣大茶友們大膽創新了“三選茶”這壹傳統表演形式。他們打破舊的表演模式,簡化歌舞表演,突出茶藝表演。並將“三茶”的人生哲學和行為藝術濃縮提煉為“焙、調、煮”三個字。即烘焙出生命的芬芳;帶出事業的主旋律;熬出歷史的積澱。改編後的白族三道茶,在典雅的《南詔洞經》旋律中,將白族人民崇天、崇地、崇自然的人文情結融入藝術之中,讓賓客在濃郁的白族傳統文化氛圍中,聽其聲、觀其藝、聞其香、嘗其味,領略其美。

背景信息:(基本程序和操作)

第壹杯“苦茶”

火盆上放三腳架,銅鍋內煨開水,小砂鍋底部預熱,待茶葉即將變白時,投茶,搖壺使茶葉受熱均勻,待茶葉烤至焦黃清香時,倒入少量開水,壺內劈啪作響。後來我沖進開水,煮了壹會兒,再倒進準備好的靶心杯裏,直到半杯。按輩分,長輩先來,壹個個介紹。按照主人不喝,客人不喝的規矩,主人雙手舉起酒杯對梅綺說“請”,壹口喝完,客人可以喝茶,表示感謝。第壹種茶是焙炒沖泡的,湯色琥珀色,香氣濃郁,但入口苦澀,說明要想做出壹番事業,首先要學會做人。想做人,先要吃苦。吃苦的人是大師。

第二種“甜茶”

在烘焙的基礎上,加入細碎的乳扇(白族人特制的乳制品)、核桃仁、芝麻、紅糖等。把它們倒進小碗或大茶杯裏。第二道茶香甜可口,濃淡適中,寓意人生歷經人間滄桑,皆甘甜。

第三“回味茶”

只要先在茶杯裏放幾片辣椒,幾片姜,肉桂,蜂蜜,少許紅糖,然後用開水倒入半杯即可。客人接茶時,旋轉搖晃,使茶和調料混合均勻,趁熱上茶。三茶的甜味透露出肉桂和胡椒的清香和香味。言下之意,人生苦短,歲月悠悠,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回味無窮。

  • 上一篇:名著中的抒情議論摘抄 標明出處
  • 下一篇:家具行業應該如何進行市場調研?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