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為什麽現在的兒歌這麽少?

為什麽現在的兒歌這麽少?

藍天、白雲、綠草地,孩子們唱著兒歌,在草地上奔跑嬉戲。這樣壹幅春天的畫面,無疑是誘人而醉人的。但現實中可能有其他元素,只是缺少適合孩子唱的兒歌。他們嘴裏唱的,要麽是五六十年代創作的《小燕子》之類的“老掉牙的兒歌”,再到七八十年代作為孩子反復唱,要麽就是壹些成人情歌,而這些成人歌都是用孩子不成熟的童聲唱的,並不讓人覺得悅耳。

春天來了,我們的孩子該唱什麽樣的童謠?

這是壹個需要引起全社會關註的問題。我們並不是說現在的孩子唱經典兒歌《小燕子》有什麽不好,只是這些經典兒歌有點老了,社會各界公認的優秀兒歌處於無人問津的階段,這可能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在我看來,優秀的兒歌不僅能啟迪心靈、陶冶情操、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還有助於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同,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當代優秀兒歌的缺失背後顯然有深層次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受功利思想的影響,創作者不願意創作兒歌。第二,在市場壓力和利益的驅使下,包括廣播電視在內的主流媒體不願意提供寶貴的資源來推廣兒歌。對於創作者來說,創作壹首流行的兒歌和創作壹首流行的成人歌壹樣難。但是,如果創作壹首成人歌曲,可能會賣出幾萬首,並憑借這首歌壹舉成名。但是,兒歌的創作很難。

廣播、電視和其他通信組織也是如此。不管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只要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就能吸引贊助商的大量贊助廣告,但是播放兒歌極有可能吃力不討好。這說明,要想讓兒歌的創作和傳播走出當下的困境,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兒歌的創作者和傳播平臺需要更多的社會責任感,眼睛不能只盯著市場和利潤。同時,更多優秀兒歌的演唱和傳播,應得到有關部門在政策上的引導和資金上的支持。

兒歌不是“小兒科”。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有歌可唱,長大後回憶童年,有動聽的歌聲回蕩。

  • 上一篇:大肚腩影響打仗,古代將軍畫像都有個“將軍肚”,這是為何?
  • 下一篇:如何看待「微信」的出現對生活的影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