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畫家將手稿擬稿定稿後,用線描法畫在毛邊或薄棉紙上;
二是雕刻師將畫家定稿的粉糊貼在刨好的梨木或木板上,通過留下畫稿的墨線來去除空白,完成墨線版;
3.油漆工會用墨線印出樣張,然後在樣張上點出顏色,雕刻師會根據顏色的不同雕刻出彩色套印,壹般不超過五張;
4.畫師準備好每幅年畫的墨線和色板後,就開始在畫案的固定位置上壓上幾百張紙,然後把畫板放回紙的左側,用手翻動紙,用均勻塗抹的顏料蓋在畫板上,右手用板刷把紙刷在畫板上, 這樣紙就在固定的位置壹張壹張地完成了,然後換上另壹個色板,再按樣刷紙。
印刷顏色的順序是:先印墨線,再印黃色,再印藍色(藍黃套印很驚艷),紫色,橙色,紅色,有的最後套印金粉。這種印刷年畫的方法在全國各地的作坊中占大多數。只有天津楊柳青工坊印好色板後,才由當地畫師完成(就是把人物的頭和臉用七八只手塗上填紅,畫出眉毛)和填充空白(衣服和其他沒有套印的東西)。蘇州早期的仕女人偶畫和山東威縣的壹些畫中,臉也染了,但更簡單。山東高密年畫中有壹種“灰畫”。即先用炭條把草稿的輪廓畫出來,然後把紙鋪在草稿上,讓炭色在紙上隱約顯出輪廓,這樣鋪個三五張,再把顏色畫成寫意。最後,還要在嘴唇上塗粉,畫眼睛。四川綿竹的年畫,只用墨線印刷,不用彩板套印,全是畫師手繪。有的人在編金花的時候,用燙金的方法,把圖案刻成郵票形狀,最後用手壓在屏幕上。過去貴州和河南開封都繼承了這種古老的方法,即墨線年畫經木刻印刷後,用幾層紙將彩板做成方形的硬而厚的紙方塊,浸泡在融化的黃蠟中,浸泡後取出,晾幹,制成半透明的紙板,然後在上蠟的原紙板上按所需套印顏色鏤空。印色時,將紙版蓋在墨線畫坯上,用刷子刷版,即把顏料漏在畫面上。這種方法容易汙染畫面,現在也不傳了。然後只有木塊印墨線,或者印完壹個紅綠的顏色。這種方法常用於印刷紙馬雕像之類的東西。在四川綿竹和天津楊柳青,宋代的“疊字”技術仍在年畫作坊中流傳。“透支”是指藝術家完成壹幅畫後,以此為底稿,再用薄薄的美術紙覆蓋底稿,重新畫壹遍,如此反復,直到符合市場的需求。這是北宋柳宗道、杜海爾等民間畫家傳授的。四川綿竹、天津楊柳青流傳下來的“底樣”很多還在民間,非常珍貴,應該繼續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