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丘·潘沙與堂吉訶德是既對立又互為補充的形象,他是西班牙農民的典型。
唐吉訶德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及其多重性格特征是:壹面是脫離現實,耽於幻想,行動盲目,辦事不講實際;另壹面是清醒、充滿美好的進步理想和信心,對生活和現實有深刻的認識和評價。
壹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唐·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壹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
結合具體情節展開,堂吉訶德的騎士精神包含著人文主義理想的內容。堂吉訶德自信樂觀、熱情豪爽、不畏強權、不怕犧牲,對自由與和平、社會平等和婚姻自主的正確看法等。
堂吉訶德想恢復騎士道,通過行俠拯救世界,他的這種想法不僅脫離了現實也脫離了時代。因為在16、17世紀西班牙,槍炮已經被廣泛運用在軍事中,騎士精神已經式微。在這種局面之下,堂吉訶德仍然想提著壹桿銹爛的鐵槍去征戰立功,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
他怎麽也不肯背離主人,越來越愛堂吉訶德。他被堂吉訶德的美德和博大胸懷所吸引,甘願為了真理跟隨主人去吃苦。他不再自卑,認識了自我價值,懂得自己“有了靈魂跟別人壹般大”。他顯示了自己超凡的才能,但在那罪惡的社會裏沒有生存的余地。
拓展知識:
《唐·吉訶德》(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薩維德拉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出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
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壹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沈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卻”(拉曼卻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