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如何正確看待人類思想文化遺產

如何正確看待人類思想文化遺產

堅持古為今用和洋為中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方針。人類文化發展的起源是分不開的。正確對待古今中外壹切文化成果,批判地吸收人類文化遺產,是馬克思主義的壹個基本原則。列寧說得好:馬克思主義這個革命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之所以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果,而是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文化發展中壹切有價值的東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解放思想,大膽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成果。

如何解決外國與中國、傳統與現代在文化上的矛盾,成為中華民族壹百多年來面臨的時代課題。中國* * *產黨壹直關註這個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說:我們相信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思維方式,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忽視中國遺產和非馬克思主義的外國思想的價值。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 * *生產者明確提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方針和主張,為正確解決外國與中國、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大力發展中國的文化事業指明了廣闊的道路。所謂“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中外文化各有所長,都應該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不是隨意創造的,不是在自己選擇的條件下創造的,而是在自己直接遇到和繼承過去的條件下創造的。思想文化的發展更是如此。中國* * *產黨非常尊重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把自己當成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天然繼承者。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民族有幾千年的歷史,有自己的特色,有許多珍貴的產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我們應該總結和繼承從孔子到孫中山的這份寶貴遺產..社會主義建設之初,毛澤東向全黨鄭重提出了“向外國學習”的口號。他說,我們的方針是學習各民族、各國的長處,學習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壹切真正好的東西。鄧小平還說,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認真學習、吸收、融化和發展古今中外壹切好的東西,創造出具有民族風格和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第二,中國的古代文化和外來文化既不能全盤排斥,也不能盲目利用,更不能不加批判地吸收。相反,我們應該采取分析和批判的態度,有選擇地接受和吸收。說只有中國傳統文化才是中國文化,中國當代文化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正確的。但如果說傳統文化是文化滯後,那就更難理解了。民族傳統文化中包含著進步、民主、大眾的精華,也包含著封建、落後甚至腐朽的糟粕。前者要繼承發揚,後者要淘汰批判。外來文化在這裏主要是指西方文化。西方文化自然包括優秀和落後兩個方面。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僅在科學文化設施方面比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先進,而且它們在各個領域的成就和進步也不是西方資產階級的專利。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獲得資本主義遺留下來的壹切文化和壹切科學技術知識藝術,否則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當然,資產階級和壹切剝削階級文化中的落後成分都必須消滅、改造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應該是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創造的壹切知識的合法發展。

第三,繼承傳統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的目的是創造本民族的新文化。用毛澤東的話說,“學古人是為今人,學洋人是為今人。”所謂“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就是把中國古老的東西現代化,把外國的東西中國化。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與文化教條主義、保守主義劃清界限。它是處理古今中外文化關系的正確方針,是20世紀中國創造新文化經驗的總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由之路。

  • 上一篇:女生想要紋身,哪些案例不死板,適合女性?
  • 下一篇:謝謝妳的婚禮禮儀。媒人禮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