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重復和模仿,而是結合當前和面向未來的創新、創造和再生。所謂創新,就是立足當代,摒棄那些不適合今天需要的東西;所謂創新,就是在這個層面上對傳統文化進行清理和提煉,積極創造新的內容和形式,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2.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有效的傳承和保護就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創新。也就是說,對那些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舊的表達方式進行改造,賦予新的內涵和時代的現代表達,激活其生命力,使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的風采。
3.我們必須積極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適應時代需要、服務於現代化建設的精華,並進行創新發展,使之不斷發揚光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是民族文化的靈魂。
繼承和發揚這種民族精神,在當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不斷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形成的優良傳統中汲取力量,積極繼承傳統文化中適應時代需要、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精華,不斷進行創新發展。
將現代內涵融入民族精神,重塑當代中國精神,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諧的精神紐帶,凝聚和激勵中華民族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團結奮鬥。
擴展數據
黨的十九大指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原創、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打造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展現。”它高度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涵。
這些原則明確了我們在新時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是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方針,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並根據時代要求進行繼承和創新。第壹,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生動起來;二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第三,努力實現生命和社會認同的傳承與發展;四是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時代特征。
首先是找出傳統文化的生動性。其實傳統本身是鮮活的,但在其傳承的過程中,由於時間的久遠,歲月的變遷,空間的轉換,可能會鮮活的轉化或者弱化,但它依然是鮮活的文化。這時候就需要對傳統文化中生動的部分進行“修復”。
參考資料?人民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