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如何理解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如何理解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壹)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1。理解階段(1979-1992)。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改革逐步進行,國有企業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文化發展相對落後,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目前,市場經濟體制與現有文化發展機制之間的嚴重矛盾,使得國家財政全部覆蓋的藝術團體、出版行業和影視行業面臨著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危機。人們意識到傳統的文化管理體制嚴重制約了文化的發展,文化發展必須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協調。1979年,粵東酒店誕生了中國大陸第壹家音樂茶座,標誌著中國文化娛樂市場發展的開始。這壹時期,由於缺乏法律支持,政府對個體私營文化經營活動的管理相當混亂。直到1987,文化部、公關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完善商球管理的通知》,首次明確了舉辦商球的法律性質,政府從法律上確認了文化市場的合法地位。

2.初始開發階段(1993-2002)

這壹階段最顯著的特征是,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文化的經濟屬性得到了充分的討論並逐步深化。1993年,文化部頒布了《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管理辦法》,對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的申報審批、場地設施、體驗管理、獎懲等進行了規定,充分肯定了娛樂行業的經濟屬性。1996,經中宣部批準,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廣州日報社開展報業集團改革試點,廣州日報集團正式掛牌。這標誌著文化產業的價值屬性已被廣泛認可。隨後,廣播影視行業、圖書出版業等事業單位的企業化改革逐步進行,建立了壹些企業運行機制。

3.整體提升階段(2002年至今)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3]68隨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展開,特別是在運行機制、投融資機制和管理機制等方面。在投資機制上,資本開始進入媒體。廣電系統上市公司有湖南廣電傳媒、北京歌華有線、央視傳媒、陜西廣電網絡、上海東方明珠。在管理體制上,理順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深化了文化企事業單位內部改革。

(二)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

1.對文化產業的理論認識已逐漸形成* * *知識,文化產業政策已有基本框架。

經過對文化產業屬性的理論探討,人們逐漸對文化的產業發展有了清晰的認識。文化產業真正落到了實處。

2.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壹是視聽、娛樂、報刊、電影、演出等行業的文化進程突飛猛進,部分行業或文化類別已經完全商業化。二是國內很多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以各種方式投資文化產業。第三,文化產業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日益密切,逐漸成為大中城市的支柱產業。

3.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進。

1993原國家體改委創新媒體管理體制,成立了由壹家公司投資的《中國改革報》,打破了此前單純依靠政府辦機關報的先例。從65438到0998,湖南廣電集團成立,打破行業界限,涉及各種媒體運營。

4.中國入世後,文化產業將在三到五年內逐步取消廣告領域的限制,允許外資參與中國電影院的改造和重建。

  • 上一篇:關於如何做好當前鐵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 下一篇:嬰兒床有哪些品牌?嬰兒床的購物技巧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