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姐妹節,苗語稱為“弄嘎亮”,以苗族女青年為中心,主要活動是邀請戀人壹起出遊唱歌,吃姐妹飯,用蘆葦和鼓跳舞,互贈信物,締結婚約。被稱為“藏在花蕊裏的節日”,“最古老的東方情人節”。
壹個傳說是...
姐妹節的前身是“婆會”。苗族姐妹節範圍很廣。幾百個村落,幾十萬苗族,禮儀習俗多少有些簡化或相似,傳說略有不同。關於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種傳說。
苗族姐妹節的傳說主要來源於姐妹節歌,有500多行。相傳,月經期有兩個孩子,壹個叫,壹個叫焦。他們從小壹起長大,長大後就愛上了對方。然後他們壹定要和焦結婚,焦也壹定要和那時結婚,但是遭到了父母和人民的反對。嬌的父母想讓她嫁回舅舅家(苗族老習俗叫還母頭)。嬌不想嫁回姑父家,但她必須嫁到那時;後來不想嫁別人,壹直在等嬌。為了忠貞不渝的愛情,他們每天都秘密約會。怕父母和翟老發現,兩人在野外相遇相戀。每次,焦都用她那裝著針線的竹簍,偷偷地把米藏起來,帶到那時。年復壹年,經過壹番艱辛和不屈不撓的鬥爭,他們終於成為了夫妻。於是就有了“妹子飯”的典故,即苗語把帶給愛人的食物稱為“藏飯”,中文翻譯為“妹子”。
2、
據傳說,在臺江縣格宜地區,有壹個苗寨。村裏的男人每年都要去很遠的地方打獵,很久都不回來。寨子裏有許多婦孺和如花似玉的七十個姐妹。女人勞動歸來,養育孩子,過著永無止境的生活。姐妹上山摘水果,下地幹活。在家裏,姐妹們還紡織織錦,摘花銹。他們織的布盒子裝不下。他們織的彩色錦緞比天上的彩霞還要美麗。他們繡的花,蜜蜂蝴蝶都飛來飛去,但是七十姐妹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心裏總是不安分,因為已經到了豆蔻年華。
於是姐妹倆相邀開了壹片田地。他們選擇了壹個水資源豐富的地方,把心思轉到了開墾土地上。他們開了開了壹大片田地,田生從這裏看不到田生。所以他們在地裏放養了很多魚。春天來了,他們在地裏播下糯米種子。秋天來了,他們打下的糯米堆滿了倉庫和貨倉,他們釀造了壹缸又壹缸的糯米酒。吃喝穿什麽都有,但是姐姐們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很少有歌聲和笑聲。
看到姐妹們的心思,老人們想出了壹個好主意,建議他們把取之不盡的糯米和糯米酒留著,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用精米做糯米,然後在田裏捉魚蝦田螺設宴,迎接遠道而來的男青年吃姐妹飯,喝酒跳舞,交友擇偶。第二年,通過這種形式,壹些姐妹也選對了對象,幸福地嫁了出去。吃完姐妹飯,就會形成壹個特殊的節日。
3、
根據傳說,苗族過去住在遠東。後來由於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困難,饑荒和戰爭,他們被迫遷移到西部。每當在壹個地方住上壹段時間,有些姐妹就要出嫁了,再遷徙的就回不了家了。時間離我遇見她很久了,但離我們分開更久了,於是他們決定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在田野裏抓魚蝦,把已婚的姐妹請回來和未婚的姐妹聚壹聚,吃壹頓姐妹餐,說出心裏話,然後告別。這已經成了壹年壹度的姐妹節。俗話說,吃了妹子飯,相思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