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興水利,大規模開荒,改良農具,農業發展迅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農業發展迅速。壹些北方作物如小米、小麥、黍和豆類來到南方。福建和廣西廣泛種植棉花。茶遍布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
桑、蠶、麻的種植面積也在增加。南宋時期,太湖地區水稻產量居全國之首,尤其是平江府(今蘇州),素有“蘇州湖州熟”或“蘇州常熟滿”(蘇州常州)之稱。
二、手工業:
1.南宋時期,廣東雷州半島和廣西南部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絲織業在浙江、四川、四川三省最為發達。到了宋代,政府還在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設立錦碼,即官辦絲織作坊。與之相關的印染行業也發展起來了。
2.宋代官窯和民窯遍布全國。著名瓷窯有河北曲陽丁瑤、河南汝州汝窯、禹州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弟窯、江西景德鎮景德鎮窯、福建建陽窯等七大瓷窯,全國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瓷窯。
所生產的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朝鮮、南洋、印度、中西亞等地區。北宋的瓷器,無論是產量還是制作工藝,都比上壹代有了很大的提高。
3.造船業世界第壹,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3.商業:交子,北宋時期出現在四川,被認為是最早的紙幣。由於農業不抑制兼並的政策,全社會勞動力充足,工商業發展迅速,工商稅收占總稅收的70%。
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始於唐中期,事件為安史之亂,完成於南宋。
擴展數據
從北宋到南宋,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並最終完成的原因是:
1,自然因素
宋代氣候條件的變化使南方更適合農業發展。同時,北方由於經濟發展較早,水土流失嚴重,人類活動嚴重破壞自然環境,環境惡化,影響了農業生產。
但三國以來南方的經濟發展,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壹定的基礎,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從而為南方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2.政治因素
這表現在:
壹是宋朝的統治疆域大部分在南方,南宋政治中心南移,壹定程度上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繼續發展;
二是唐末以來,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
第三,宋朝時期,中原人民反對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掠奪的鬥爭,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南下,使南方免遭戰亂之災。第四,統治者重視經濟發展,采取壹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從而促進了南方的經濟發展。
3.經濟因素
北方戰亂依然很多,但南方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大量北方人口南遷,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使南方的自然資源得以繼續開發利用,社會經濟秩序得以發展,從而最終超越北方,國家經濟重心南移。
百度百科-中國古代經濟中心南移
百度百科-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