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家風家訓對自己的影響

家風家訓對自己的影響

家風和家教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對於壹個人來說,家是旅途的起點,是遮風擋雨的地方,也是最終歸途的終點。家庭建設離不開家庭中的每壹個人。父子兄弟夫妻都有倫理。壹般來說,家庭的和諧體現在父親的孝順,兄弟和朋友的尊重,這些都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載體。古語有雲,“人要有家,家要有訓”。家訓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庭最小的壹部分,每個家庭都是國家最小的壹部分。說到家風家訓,有壹個名字是我們不能跨越的——曾國藩。晚清中興名臣領袖曾國藩被稱為“晚清中興名臣領袖”。他壹生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實現了這壹終極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仙”的偉業,被譽為傳統中國最後壹個完人。他的家書給了我們很多啟發。無論從個人修養還是生活態度,可以說這裏面的東西太多了。世界上流傳著壹句話,“做官要向曾國藩學習,做生意要向胡雪巖學習”,可見曾國藩在官場的處事風格得到了大家的壹致稱贊。

當今社會,有很多不和諧的社會現象,有很多所謂的“憤青”,就像年輕時的曾國藩。那麽是什麽改變了他,讓他成為了壹代名家呢?我相信,通過對曾國藩書信的學習,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培養個人修養,學會為人處事的態度,找準自己的目標,努力建設自己的國家。將儒家文化與時俱進,與時俱進,不僅能使儒家文化在中國繼續發揚光大,還能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實現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終極理想。

從中我學到的只有四個字“和而柔”。和而不同,柔並濟,不代表盲目妥協就沒有原則。柔是壹種處理事情的手段,只是壹種內在的原則和堅持,做事的過程也是輕松的。我們應該在原則之外給予壹些靈活性。這種柔和造就了曾國藩對時代的理解,曾國藩常常從大局看問題,從細微處入手。在圍剿太平天國的時候,按照他的全局觀,他沒有沖上去,沿著長江壹點點進攻,最後取得了勝利。註重壹個穩定、安定、和諧的發展環境,認真分析事物的發展,制定完善的計劃和方案,最後有堅實的基礎,穩步實施,這樣才能處理好問題。當曾國荃被困在南京向曾國藩求助時,他並沒有失去判斷力。仔細分析後,他跟著當時的趨勢走。在給曾國荃的信中,他告訴他,他必須相信自己,並在中間取得勝利。最終,曾國荃穩定了心態,鞏固了防守,以壹己之力贏得了最後壹戰。

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物質世界極為繁榮,精神世界卻沒有與時俱進,相對匱乏。每個人都缺乏敬畏之心,對自然、對人、對事,壹切似乎都漠不關心。社會上的種種不端行為,都在向我們展示精神世界的不完整。由於缺乏敬畏之心,社會上存在壹種浮躁精神,路怒和違規現象頻繁發生。

現在我們正在建設壹個和諧的社會。作為社會中最小的壹部分,我們最簡單的信念其實就是做好自己,敬畏地對待身邊的人,認真地對待壹切。同時也要正視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內在修養。我們可以從曾國藩的書信中找到更多儒家經典中的寧靜、敬畏和信仰。

  • 上一篇:客廳掛什麽畫最好?
  • 下一篇:小學生手棋怎麽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