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文獻及其整理,文獻淵源之長、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整理之頻繁已成為壹大景觀。從孔子整理書籍開始,就有了壹門關於文獻及其整理的專門學問——文字學。然而,中國文字學的起源是非常復雜的。總的來說,有古典文獻學和現代文獻學之分,筆者專門做了研究。具體來說,古典文獻學比現代文獻學更復雜。由於古典文獻學流派眾多,學科間爭議較多,需要專門研究明確其淵源和淵源。
中國古典文獻學有三大流派:校勘文獻學、目錄文獻學、廣校文獻學,都起源於孔子的古籍校勘,到漢代開始分化。從三派的發展來看,有壹個共同的特點:三派都始於漢代,盛於宋代,盛於清代。由此,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發展可分為四個時期:初步確立(先秦)、分化(漢隋)、成熟(唐宋)、融合(元清)。
校勘文獻學和目錄文獻學是在韓、劉向、劉欣時期同時產生的。雖然它們在發展中各有側重,但卻有著密切的聯系,相互影響。只是因為學派不同,理解不同,才力求擴大,尋求分離,校勘目錄之爭由此產生。學校分工明確,有利於化解糾紛,取長補短。這兩個學派以校勘學和目錄學自居,是現代校勘學、目錄學和版本學的起源。小光的文獻學產生於漢代鄭玄,幾經拓展,直至以文獻命名。現代文獻學的出現與此不無關系。
校勘文獻學重在文獻篩選和整理,以校勘為中心;目錄學側重於目錄的收集、整理、公開和利用;廣州科技大學的文獻學非常重視文獻的解釋、整理和編纂,以學科為中心,目錄、整理和版本只是它的工具。校勘文獻學側重於文獻內容,包括文字校勘和學術價值的討論,編纂內容是其成果之壹;目錄學重在文獻形式和校勘,組書目錄是其主要成就;小光文獻學側重於文獻的編纂,包括對文獻的解釋和整理。校勘文獻學、編目文獻學關心學術源流,重視學術廣度,考察百科全書源流,具有學術史功能,學術分類離不開文獻分類;而廣州大學的文獻學通常與某壹學科相關,重視學術深度,考察壹門學科的淵源,體現學科史的功能,將文獻整理與學術思想融為壹體。
中國古典文獻學的主體是文獻整理,校勘、版本、目錄是文獻整理的三個基本點,古典文獻學的本質是“辨章之學,察鏡之源”。經過文獻學家各流派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文獻學思想,成熟了各學科分支,構建了中國古典文獻學體系。繼承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優秀傳統,發展現代文獻學,是中國文獻學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