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
除夕夜,或稱“新年夜”。這壹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做餃子,南方人做年糕。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年糕的聲音像“年糕”,這些都是好運的好兆頭。
除夕夜,全家人在壹起吃“團圓飯”,聞起來像是過年合家團圓。吃團圓飯時,桌上的“魚”不能動,因為這條魚代表著“年年有余”、“年年有余”,象征著來年“富貴吉祥”。屬於壹個擺設,不能碰。
關於“年”的起源還有另外壹個傳說。根據傳說,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受到壹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野獸叫“年”。它捕捉各種動物作為食物。到了冬天,山裏食物匱乏,它就會闖入村莊,獵殺人畜,百姓整天處於恐慌狀態。人們與“年”鬥爭了許多年,發現“年”怕三樣東西,紅顏色,火和噪音。所以到了冬天,人們就在門上掛紅木板,在門口燒火,熬通宵,敲門。那天晚上,“年”闖進村子,看到家家戶戶都有紅紅的火光,聽到震耳欲聾的響聲,嚇得跑回山裏,再也不敢出來。隨著夜晚的過去,人們互相祝賀,通過裝飾、飲酒和盛宴來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每個家庭都會在冬天的這個時候在門上貼紅紙對聯,點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和煙花。晚上,通宵守夜;第二天,壹大早就互相祝賀了。這樣代代相傳,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長輩們在年夜飯後發“壓歲錢”。接下來貼春聯和門神,關上門。直到初壹的早上,我才開門。接下來全家熬夜到淩晨。
除夕夜的燈整夜不滅,俗稱“光年”。
各地年夜飯的習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各有特色,如蘇州、北京、臺灣省等。在蘇州的除夕,每個人都要等待從喬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當鐘聲穿過漆黑的夜晚,到達千家萬戶,標誌著新的壹年的到來。寒山寺無論春夏秋冬,每天午夜鐘聲都會響起,民間稱之為“分夜分鐘”。這座鐘已經成為蘇州方圓幾十裏外人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的鐘聲仍然出現在詩歌中,最受歡迎的是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
月亮落下了烏鴉,冷冷地啼叫著,睡在楓樹上,睡在江邊的漁巷裏。
蘇州城外城內孤獨的寒山寺,半夜響起的鐘聲傳到客船上。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依然遵循著亙古不變的習俗,鐘聲分分鐘敲響。在姑蘇城鄉,壹年的最後時刻,廣播裏都會傳來寒山寺的鐘聲,報告壹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和鞭炮聲,把古老寒山寺的鐘聲作為時代的象征。
北京的年夜飯更忙,祭祖、接神、接竈。在祭拜神靈和祖先的儀式開始時,整個北京城淹沒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人們還在自家院子裏撒芝麻稈,全家人踩在上面,稱為“踩老”,寓意長壽。除夕夜,徹夜燈火通明,人們辭官守歲。當新年的鐘聲響起,所有家庭的餃子也做飯,人們盡情享受。
除夕在臺灣省不叫除夕,叫“中國大年初壹”。下午,在大廳的神龕前供奉祭品。晚上,壹家人燒香跪拜,然後向長輩告別。然後就是“圍爐”,也就是壹頓豐盛的年夜飯。壹家人圍坐在壹張桌子旁,桌子上擺滿了菜肴,桌子下面放著壹個火盆。《圍爐》給除夕夜帶來壹個高潮。遠離家鄉的遊子,無論多忙都要回家團聚,除非萬不得已。除夕夜過後,他們點蠟燭守歲。媳婦給長輩添壽。他們不能早睡。他們坐得越久,他們的長輩就活得越久。這說明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