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孩子敢於嘗試和探索的精神。
2.孩子們嘗試使用各種打擊樂器,選擇合適的節奏為音樂伴奏,從中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
3.進壹步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為音樂寫出自己的舞蹈動作。
要準備的活動
壹些節奏卡,磁性黑板,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鈴鐺,響板和鈴鼓。
活動過程
首先,開始部分
孩子們愉快地聽著音樂走進教室。
二、基礎部分
1.第壹次嘗試讓孩子知道音樂的名稱、節拍、情緒,明白打擊樂器要有節奏地伴隨音樂。
(1)讓孩子欣賞音樂。欣賞完之後,讓他們說出音樂的名稱、節拍和意境。
(2)教師準備若幹小鈴鐺、響板、鈴鼓,讓幼兒自由選擇樂器,自由伴奏音樂。老師記錄孩子伴奏的過程。
(3)教師播放磁帶,幼兒聽磁帶後與教師討論。
老師:孩子們剛剛聽了錄音。妳看呢?為什麽不聽?這首曲子很美,很好聽,但是孩子們的伴奏不僅沒有讓曲子變好,反而讓曲子不舒服。我們做什麽呢(以整齊的節奏)
(4)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幼兒討論並選擇壹定的節奏,聽音樂並拍攝所選的小節。
2.再試壹次。通過嘗試,讓孩子感受到用打擊樂器敲打同樣的節奏來伴奏音樂是單調的,從而啟發孩子嘗試鈴、響板、鈴鼓三種樂器來分層次地進行合奏。
(1)小朋友討論,用打擊樂器敲打約定的節奏,配合音樂。(每組老師準備幾張節奏卡,讓孩子自由選擇。)
(2)每組小朋友把寫有節奏的節奏卡放在黑板上,依次表演。伴奏結束後,老師和孩子們壹起討論。
老師:剛才,大家聽了各組小朋友的表演。妳覺得怎麽樣?(很好聽,不亂)但是老師感覺有點單調。怎麽才能拍的更好?
3.試第三次。啟發孩子開動腦筋,用響板、鈴鐺、鈴鼓模仿音樂中的形象,選擇合適的節奏為音樂伴奏,體驗用打擊樂器伴奏聲音不能太大,力度要控制好,以免破壞音樂的意境。
(1)老師根據小鐘、鈴鼓、響板把孩子們分成三組。
(2)幼兒壹邊聽音樂,壹邊討論選擇合適的節奏卡,玩樂器。
(3)老師,請跟小鐘小朋友說壹下投籃的節奏。為什麽選擇這種節奏?讓孩子把節奏卡貼在黑板上。(我,小鈴鐺的聲音就像農民伯伯拍麥子的樣子,麥子在跳舞)老師,請用響板告訴小朋友什麽是節奏?為什麽選擇這種節奏?(我我,響板的聲音就像農民伯伯拍麥子的聲音)老師,請用手鼓告訴孩子拍子是什麽?為什麽選擇這種節奏?(I I)敲鈴鼓的聲音就像農民伯伯拍麥子的聲音。)老師讓敲板和敲手鼓的小朋友分別把選出的節奏卡貼在黑板上。
(4)老師要求孩子們註意合奏的力度,在拍攝打擊樂器時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音,但要控制好力度。
(5)孩子聽音樂合奏,老師錄音。
(6)老師播放第壹段錄音和幼兒合奏錄音,讓幼兒對比。
第三,結語部分
1.孩子們壹邊聽音樂,壹邊自由地跳舞。
2.孩子們走出教室,聽著大麥發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