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蘭坪建立蘭州土知州,屬麗江道。公山調任林西縣,與碧江、福貢同屬漓江路。瀘水隸屬雲龍殿軍民府和永昌府。
明代蘭州(蘭坪)、土知州、碧江、福貢隸屬麗江軍民政府。公山調任林西縣康普、葉芝圖千宗,隸屬漓江軍民府;六庫、老窩錢圖位於瀘水怒江東岸,隸屬雲龍地區,登更、張璐錢圖、毛召土巴位於怒江西岸,隸屬永昌地區保山縣。
清代蘭州地方州改為地方州,建立蘭州地方州。蘭州、碧江、福貢屬於麗江地區;公山屬於未夕廳的菖蒲筒區;瀘水六庫、老窩錢圖屬雲龍府,登更、張璐、毛召錢圖屬永昌府寶山縣。
辛亥革命後,雲南怒丘邊防總隊分支進入怒江,設立枝子羅、上帕、菖蒲三個邊防所,並在蘭坪縣營盤街設立邊防所,直接對這壹邊境地區,包括保山縣的登更、張璐、茂昭,雲龍縣的六庫、大興地實施軍政管轄。民國五年(1916),改邊署為行署。民國17年至22年(1928-1933),行署先後改為瀘水、碧江、福貢、公山行署,並劃歸麗江、騰沖行政督察署。
1950屬於麗江地區和保山地區。1954年8月23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區成立,自治區人民政府駐碧江縣知子洛。碧江(碧江縣傈僳族自治區撤銷,恢復為枝子羅縣)、福貢(福貢縣傈僳族自治區撤銷,恢復為上帕街道縣)、公山(公山縣傈僳族自治區撤銷,恢復為當當村縣)。
1956 65438+10月1原公山縣變更為公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1957 65438+10月18、根據憲法,怒江傈僳族自治區改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57原屬麗江地區的蘭坪縣(在拉吉井)劃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61年6月4日,根據《中緬友好互不侵犯條約》和《中緬邊界條約》的規定,中國政府正式收復偏馬,建立偏古港特區,隸屬麗江特區。1966年9月,劃歸瀘水縣,建立偏馬鄉。
1973羅遷瀘水縣六庫區新寨鄉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革命委員會。轄瀘水(張璐街道)、碧江(毗河公社)、福貢(上帕街道)、蘭坪(拉井街道)、公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次凱公社)。
1986年9月24日,經國務院批準,取消碧江縣建制,屬地分別劃入瀘水縣和福貢縣。
1987 165438+10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蘭坪縣,成立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原蘭坪縣行政區域為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行政區域。
1988年,蘭坪縣改為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2004年6月5日,民政部批準瀘水縣人民政府由張璐鎮遷至六庫鎮。
截至2006年,怒江州轄2縣2自治縣9鎮17鄉,3個民族鄉,10居委會,258個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