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壹次了解戲曲,是在壹年的冬天。屋外寒風呼嘯而過,無情地掀開我的圍巾和棉帽,像尖刀壹樣刺著我的臉頰。我急忙跑進屋裏,靠在火邊,身體卻止不住地顫抖。
壹陣悠揚的對話曲調在房間裏縈繞,我爺爺滿頭白發,坐在搖椅上。我指著邊上的收音機,看著爺爺:“這是什麽?”爺爺微微睜開眼睛,從破舊的木桌上遞給我壹杯溫熱的茶:“打虎上山《智取威虎山外》,壹出戲。”壹邊聽著有節奏的對話,壹邊品著醇香的茶香,心裏暖暖的。
以後,我總是喜歡在爺爺不註意的時候,偷偷摸摸的去聽收音機,聽書展。
清涼的月光傾瀉而下,大地銀白壹片。紅布舞臺上,壹個衣著精致的男子,如同仙女壹般,手持寶劍,口若懸河,莫名其妙地倒在了地上。我趕緊用手拉了拉爺爺的袖口:“怎麽了?”爺爺用手撫摸著我的頭:“於吉自殺了。這部戲是霸王別姬,也是折子戲。”那時候我只愛歌劇的曲調,卻壹直不明白爺爺為什麽喜歡。
去年暑假,我去爺爺家乘涼。藍天上,太陽射出大面積的太陽光,烘烤著大地。綠油油的樟樹下,枝葉遮住了毒辣的陽光,吐出壹片樹蔭。竹藤椅子上,爺爺輕輕搖著蒲扇,裏面有壹首《蘇三齊傑》,很優雅。我依偎在老樹幹上,看著爺爺。這時,我爺爺突然從竹椅上站起來,做了壹個和那些演員壹樣的動作:“蘇珊離開洪洞縣了……”唱完,爺爺用深邃明亮的眼睛看著我:“孫子,妳知道我為什麽喜歡聽戲嗎?”沈浸在演員們的歌聲中,聽到這個問題,我不禁驚呆了。爺爺喝了口茶:“折子戲雖然只是全劇的零頭,但卻是最精華的部分。這是壹種破碎的美。”
“不完整的美”這幾個字還在我腦海裏回蕩。我漸漸明白,人生不可能完美,但我們要在最好的年華裏努力,就像存折劇中的人物壹樣,用心去詮釋劇中最出彩的部分。
評折子劇是劇的壹種,可以獨立編寫,是壹部劇的精髓。文章描述了“我”和爺爺壹起欣賞存折劇的三個小場景。爺爺愛折子劇,但作者直到最後才告訴我們爺爺愛折子劇的原因。其實作者在折子劇上刻意隱瞞了“我”的認識過程:我不愛打聽,不愛了解。全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作者善於運用景物描寫,讀來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章最後指出了主旨和深刻的哲理,真是畫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