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產業結構轉型有哪些後發優勢?反映在那裏

中國產業結構轉型有哪些後發優勢?反映在那裏

。從65438年到0989年,農業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63%;到去年,農業比重下降了9個百分點,而畜牧業和漁業比重分別上升了3個和6個百分點。同時,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全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5%。

在此期間,第二和第三產業也在進行大規模的結構調整。經過13年的技術改造,中國傳統工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中國制造”在世界各國市場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產值近五年年均增長20%,高於同期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高技術產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從9.8%提高到17.5%。在第三產業中,傳統服務業比重下降,旅遊、影視、科研、技術服務、郵電通信等現代服務業比重開始上升,咨詢、物流、連鎖經營、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方興未艾。90年代初,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28.9%,2000年已降至24.4%。

三次產業之間的結構關系正逐步走向協調。在20世紀末的10年間,三次產業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12.2%和8.3%,其在宏觀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從27.1:41.6:31.3變為15.2: 565433。

壹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能否成功,取決於其能否充分發揮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資源稟賦取決於當時自然資源、資本和勞動力的相對份額。同樣的規律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本的積累,人均資本的增加,壹個國家和地區的資源稟賦結構會得到改善,主導產業會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甚至信息密集型轉變,中國20年改革開放的奇跡,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就是成功地利用了中國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的比較優勢, 逐步占領紡織服裝、輕工產品、家用電器等國際市場,快速積累資金,逐步實現產業升級。

根據這壹理論,中國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後發優勢”:充分利用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以較低的成本引進先進技術,加速技術變革,加速資本積累,提高人均資本,從而增強中國的資源稟賦,提升產業和技術結構。

  • 上一篇:廣東湛江必去的十個景點。
  • 下一篇:11年數碼相機出貨量暴跌93%。數碼相機真的要被淘汰了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