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據:《農業部關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1。穩定糧食生產,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1.加快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按照“布局合理、標識明確、產量穩定、規劃完備”的原則,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依托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優勢農產品布局,選擇農田基礎設施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塊,科學合理劃定水稻、小麥、玉米生產功能區和大豆、棉花、油菜、甘蔗、天然橡膠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推進“兩區”所有地塊備案、上上在線、村到田,實現精準信息化管理(由規劃司和種植司牽頭,是農業部內部分工,下同)。抓緊研究制定“兩區”劃定的操作細則和管理辦法,完善激勵機制和扶持政策,引導財政、金融、保險、投資等政策措施逐步向“兩區”傾斜,推動各級(規劃部門、財政部門牽頭)落實建設管護主體責任。
2.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投入,創新建設機制,提高建設質量。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將打谷場、晾曬場、機棚、機耕道、土壤改良等配套設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部門牽頭)。引導金融機構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信貸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財政部門牽頭)。推動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實施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行動,分區域開展土壤改良、地力提升和修復,繼續推進中低產田改造。擴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範圍,制定出臺保護規劃綱要(種植司牽頭)。開展耕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深入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開展重金屬汙染地區農田修復試點(科教司牽頭)。
3.加快現代種業創新。加大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實施力度,開展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良種重大聯合科研,加快培育適合機械化生產、輕簡栽培、優質高產、多抗廣適的新品種。積極推廣以企業為主體的農作物育種、繁殖、推廣壹體化發展模式,扶持壯大壹批種子龍頭企業,加快國家級育種和種子生產基地、區域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進新壹輪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種子局牽頭)。加快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地方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推進聯合育種和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推進主要畜禽品種國產化(畜牧部門牽頭)。推進國家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建設,加快建設壹批水產種質資源場、保護區和育種創新基地(漁業局牽頭)。加強野生植物和珍稀種質資源保護,推進瀕危野生植物搶救性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深入實施第三次種質資源普查采集工作(由科教司、種子局牽頭)。
4.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實施“中國制造2025”,啟動農機裝備發展行動計劃。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推進成熟地區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機器換人”,推出壹批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示範縣。加強農機、農藝、信息技術融合,努力突破主要農作物機械化作業瓶頸,推進農業機械化技術集成應用。大力推進農機深松整地,全國深松面積達到654.38+0.5億畝以上。積極開展“鐮刀彎”地區玉米青貯、玉米種子收獲、飼草收獲、馬鈴薯收獲機械化示範推廣,加強適用於丘陵山區、設施農業和畜禽養殖業的農機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開展植保無人飛機示範。創建100個“放心農機”示範縣(農機化部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