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保存“絳州毛筆”的原因

保存“絳州毛筆”的原因

因為千年制筆技術面臨失傳。

流傳於新絳縣的“絳州毛筆”是中國傳統名筆之壹。它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已傳承了兩千多年。然而,在如今的新絳縣,懂得制作“絳筆”的人少之又少,古老的制筆技術面臨失傳的危險,令人擔憂。

據野史記載,毛筆是秦國將軍蒙恬發明的。他帶兵戍邊,途經江州(今新絳縣),向當地藝人傳播毛筆技藝。此後在江州代代相傳兩千年,發展至今。江州毛筆在歷代常為朝廷貢品,與南方的湖州毛筆齊名,素有“南湖北絳”之稱。即使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絳縣每年也要向國內外銷售30到40萬支毛筆。現在,隨著毛筆市場的萎縮和機制筆的沖擊,這裏只有少數制筆作坊堅守著這壹傳統工藝,時刻面臨著生存的考驗。

78歲的余是新絳縣駿德堂制筆作坊的第三代傳人。他從小就在學習制筆。這位老人雖然老了,但仍不知疲倦地工作。

余說,江州毛筆是手工制作,硬度適中,吸水性強,經久耐用。但絳刷的制作工藝也相當復雜,需要86道工序,如挑毛、排毛、合毛、焊筆等。制作壹批成品毛筆壹般需要20天,數量少於100。

“現在人們大多用鋼筆寫字或用電腦打字,用毛筆的人越來越少。漳州毛筆的特點恰恰成為其傳承的最大障礙。”余說,“相比工廠裏的機制筆,小作坊式的手工制筆效率低下,讓本來就很差的毛筆銷量雪上加霜;再加上制筆工藝復雜,難學,導致徒弟難以收徒,後繼乏人。”

24歲的於永傑是余的親孫子,也是唯壹的後代。據於永傑介紹,他在爺爺的指導下,用了6年多的時間學會了所有的流程。“制筆又臟又累。現在我壹個月做筆的收入不到1000元。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於永傑無奈地說。

據悉,“絳筆制作技藝”已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希望帶動更多年輕人投身於這項技藝的傳承,不讓這項千年制筆技藝失傳。

  • 上一篇:我想錄制並播放手機遊戲的解說視頻。哪個視頻網站或者遊戲視頻網站最賺錢?
  • 下一篇:鬥魚糯米(直播+美食,讓妳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到民族美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