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農村文化需要文化活動。只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基層文化活動,農村文化才能真正活起來、繁榮起來。當前農村文化發展滯後,“山山水水好無趣”是返鄉青年的調侃,這無疑是部分農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時代的生動反映。在感受農村春節“千家萬戶搓麻”的時候,我們其實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人們的精神需求分配更多的空間,鼓勵秧歌、社火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無論是傳統廟會還是節慶活動;或者說,鄉鎮應該導演和演出新潮的“鄉村之夜”,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以此帶動農村優秀文化精神的再生產和重構。
振興農村文化需要豐富文化內涵。不同年齡段的農民對農村文化活動的認知和參與存在顯著差異。目前,大多數農村地區老年人的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但青年的文化活動卻受到忽視。很多80後、90後不願意留在農村,不僅僅是因為城市的收入高,還因為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如何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壹項緊迫任務。農村文化建設不能搞“大鍋飯”。只有區分不同群體,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才能將優秀文化內化於農民心中,指導其行為和實踐。
振興農村文化需要建設文化陣地。文化陣地是文化發展的載體,是人們文化生活的基礎。在當前紛繁復雜的思潮中,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顯,但農村基層文化場所的建設仍然十分落後。“農家書屋”工程在全國範圍內的實施取得了壹定的成效,但圖書報刊來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類書籍陳舊,圖書種類較為單壹,特別是貼近農民實際種植養殖的圖書。更值得註意的是,農家書屋成為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中為數不多的亮點。文化遺址是農村文化發展的基礎,是文化活動的支撐。因此,我們應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為農村文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看山、看水、記鄉愁”的願景,不僅僅是好山好水,更是鄉愁中的文化繁榮與發展。鄉村文化的根脈需要傳承,記憶需要保存,才能讓鄉村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建設精神文明家園。
(延平區張虎鎮下阪街道黨群工作者?葉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