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報紙和雜誌通過文字傳遞信息。然後能穿插的東西就很少了,無非就是情緒和當事人的評論。
電視廣播比報紙和雜誌更先進,因為它的傳播手段和技術。除了記錄事實,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穿插在表達中。可以是視頻再現,邀請當事人采訪,邀請觀眾參與,邀請代言人發言等等。會用到很多情感,音樂,室外場景。
而到了互聯網和手機媒體,受眾的自主性和參與性更強,新聞的表達也更註重受眾的參與和互動。什麽網上問答,網上投票以及網友自己上傳的視頻和新聞圖片。
擴展數據:
要素
從表現形式上看,新聞以敘事為主,非常註重真實性。
新聞六要素(即敘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過程和結果。即五個“W”和壹個“H”,即Who(誰)、What(什麽)、When(何時)、Where(何處)、Why(為什麽)和How(如何)。
壹篇新聞報道,無論是新聞、簡訊還是特寫,壹般都包含這六個要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比如下面這條新聞,六大要素很明確。
“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中國運動員劉翔終於在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奧運會上獲得了男子110米欄冠軍,被媒體稱為‘亞洲飛人’。”
特性
開放性、真實性、針對性、及時性、準確性、獨特性、接近性、開放性、廣泛性和多變性。
結構
在結構上,每條新聞壹般包括標題、引言、主題、背景、結論五個部分。前三個是主要部分,後兩個是輔助部分。標題壹般包括引用標題、主標題和副標題;引言是新聞開頭的第壹段或第壹句話,簡要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主體是新聞的主幹,用充分的事實表達主題,並對導語內容進行進壹步的擴展和說明;背景是指新聞發生的社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論有時可以隱含在正文中。讀新聞要註意它的六要素(即敘事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果。
分類
1.按事實狀態分為突發新聞、連續新聞和周期性新聞;
2.按照事實和報道的時間差距:事件性新聞和非事件性新聞;
3.按新聞的地域和影響範圍:國際新聞、國內新聞、地方新聞;
4.按新聞事實的材料組合:典型新聞、綜合新聞、系列新聞;
5.根據傳播渠道和信息載體,可分為文字新聞、圖片新聞、電聲新聞和視聽新聞;
6.根據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分為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法制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社會新聞等。
新聞傳播可以分為電視、廣播、報紙、雜誌、互聯網廣告媒體、移動互聯網媒體等。
1.電視傳播機構:中央電視臺、地方電視臺、娛樂及廣告媒體,如湖南衛視;
2.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地方廣播電臺,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3.報紙:《中國人民日報》、《南方都市報》;
4.雜誌:人民的全球人物和學術新聞傳播?、時事、新周刊等。;
5.互聯網廣告媒體:騰訊新聞、定向新聞、新華網、人民日報、百度新聞、新浪新聞、伊諾時報、鳳凰資訊、中國新聞、網易新聞、紅網?、王新廣等。;
6.移動互聯網媒體:微博、微信是新媒體,是智能移動終端發展的產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新聞